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01 3
2009-12-02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之一就是ZF可以通过向世界输送人民币而获得可观的铸币税。
书本上的“铸币税”是指货币充当的价值大于其发行成本(即印制成本)的那部分,可是纸币在流通中不是充当等价交换的媒介而已吗?难道是ZF在发行纸币的“一瞬间”从与发行对象的“等价交换”中获得的吗?
本人所学专业与经济学不沾边,苦于无从交流,望路过的前辈大侠师兄师姐师妹不吝分享你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 00:17:34
铸币税(Seigniorage),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
金币之类的足值货币,包含着价值上同硬币面值大致相当的金属。在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随意送到造币厂铸成金币,只需为这一特权支付少量铸币税。相比之下,辅币和纸币的成本则比它们的面值要小得多。通货的币面价值超出生产成本的部分也被称作铸币税,因为它在早先时候属于发行的封建领主或统治者。
  现代政府使用纸币以取代足值硬币,产生资源使用方面的巨大节约,否则将大大增加金属的开采与熔炼。这种铸币税的价值可通过把货币的总需求量曲线当作利息率的函数来衡量。在这个需求曲线以下的范围代表在某些假设下因拥有通货而获得的总的社会利益。持有通货的社会成本则用该通货所含资产的机会成本来衡量。如果黄金被用为通货,把它们移作其他用途时,其机会成本则将用所可以获得的利率来计算。因此,在需求曲线以下介于市场利率和供给纸币的成本之间的范围,可表示铸币税或用纸币代替黄金所增加的社会节约。
  人们经常建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进一步以信用储备资产取代黄金。1978年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第二修正本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但是,在这方面至今少有进展,因为根本问题在于人们对发行者的财政殷实程度和持续的政治稳定性是否信任,以及他们是否始终愿意长期将储备资产兑换成可使用的通货。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名义货币的使用给中央货币局带来了铸币收益税,可被中央政府挪用作为收入来源。如凯恩斯(Keynes)所说,“在别无他法时,一个政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生存下去”(凯恩斯,1924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00:22:34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等价交换,是因为人们对发行者的财政殷实程度和持续的政治稳定性信任,以及他们始终愿意长期将储备资产兑换成可使用的通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37:57
说得比较详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