谲幽子 发表于 2009-12-3 17:15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徘徊在大门口的危机》,然后对其基本问题在此提出,并希望大家能互讨见解。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M.Olson在《国家兴衰,经济滞胀与社会僵化》一书中指出:“只有遭遇重大冲击之后,一个国家才会开始真正的改革。”他用世界各国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条规律几乎是一条铁律。而中国能否回避奥森定律呢?看起来比较难吧。
中国国有银行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他们同时也希望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保持工作的稳定。对于官员来说,更希望得到职位升迁。可是这些目标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和其他领域不同,由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心脏,须臾不可或缺。
如果中国的金融体制不改革,遭遇金融危机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关键在于这个金融危机有多么严重。难道非要靠金融危机的冲击来打破拖延战术?换句话说,能不能避免较大的挫折,以较小的代价将改革推向前进?
我认为,在金融改革面临重要抉择关头的时候,就要看高层的决心和领导艺术了。
决心和领导在解决经济问题中未必是关键,社会成本和收益乃是重中之重。
不否认Ohlson的说法确实由经验数据获得,但是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是要有代价的。两者之中取其重(收益),两者之中取其轻(成本),更应该是领导运筹帷幄的(依赖大量的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