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113.论
改
革(六)
2004.6.29
二十二
改革就好像红舞鞋,一旦穿上了,就再也脱不下来,只有不停的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私有化、民主化的路子一直舞下去,直到走向与世界多数国家大体相同的发展道路。其实,起作用的是客观规律,也就是马克思早就指出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可谓不好,也基本上按马克思说的去做的,为什么取得了失败的后果?直接的原因是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深层次的原因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马克思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他对资本主义分析的还不够透,对社会主义研究的还不够深,主观上存在着片面性,学生们又比较教条、性急,焉能不走进死胡同?
先说社会需求,是按最低标准设计,还是按生产能力设计?如何预测人们千差万别,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这是只有市场才能解决的问题。资本主义固然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化,从而小生产有计划,大社会无计划的问题。但市场自发的调节,总比计划调节来得及时准确,并且国家同样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变化。
再说内在动力,形式上的共同所有和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平等理想,却挫伤了人们追求更大、更多、更好、更快、更新、更强、更胜一筹的积极性。而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要求不平等的收益,不但也是人的本性,还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这就是私有社会决定的私有观念、个人追求特殊利益的作用。只有生产资料与生产者、经营者的直接结合,才能适应这种需求,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调动他们最大的热情和能力,达到最大的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平等。
接着说人的本性,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是每个人的愿望,强行的统一,表面的民主,带来的只能是压抑、反抗和消极怠工。不可能实行有效的群众监督,也不可能充分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它在一端形成了特权阶层,在另一端培养奴隶。铸造的是一个集权、官僚、表面平等,自发的倾向腐败的效率低下的社会。它超出了每个人的愿望。
最后说商品经济的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由、平等、流通、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环境。它不但要冲破封建专制的藩篱,还要冲破一切民族国家的障碍。
看到了这些,改革的原因、方向和最后结果也就大体清楚了。策略和步骤可以选择,最终结果无法回避。因为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