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5-28 17:39:35
zhengyr 发表于 2018-5-28 14:38
所谓的“终点不就自动落实”就否定了存在讨价还价的形成“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的过程!
这又涉及商品这个物的质和量问题,出发和落实决定质,讨价还价决定量,否定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8 20:15:18
zhengyr 发表于 2018-5-28 14:39
用等式导致先验论,不必用等式尊重经验论。
先验论,是一个哲学概念,用在这里,未必妥当。
用等式,也不一定就导致先验论。但用等式,易使交易者和第三人,把商品交换连续性,误当成自然永恒的,而忘记了商品交换,还存在“惊险的一跃”现象。而“惊险的一跃”现象,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市场经济根深蒂固的属性(胎带的)。我们一定要记住商品经济的连续性,和商品经济存在的“惊险的一跃”属性,都是根植于市场经济制度构成所必然衍生的客观存在。
我们不能因为前者存在而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后者存在而否定前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8 20:41:53
比如说,我是一个0.5匹窗式空调的供应商。在我生产空调的时候,我会做出空调的生产成本,同时按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做出空调的库存价值。如果市场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则我卖出空调的价格,就是我的生产费用。如果空调供需处在正常的周期性运行的状况下,对于我这个空调生产商和消费者(购买者)来说,我的生产费用,就好像是“先在的”。即使市场是小范围不断变动的,市场交易价格,通常也会围绕我的生产费用进行波动,而我,作为市场供应商,具有能动的作用,为了我的利益,我会变动我的库存以及改变我的供货量,从而保护我的销售价格,使它和我的生产费用大致相同。
如果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空调的市场,发生了革命。比如说,没有人再用0.5匹窗式空调了,大家都采用2匹分体式空调了。那我原来生产的0.5匹窗式空调,就只能低价处理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存在“惊险的一跃”而且失败了的现象:这时候,0.5匹窗式空调应该没有“摔坏”,它们都好好地躺在我的库房里,而我这个生产商倒霉了,而我的企业呢,小则亏本,大则倒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8 20:50:15
商品交换,的确存在着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一跃”这种现象,但这未必是一种坏事:它通常是伴随着商品的更新换代或产业升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9 08:03:21
clm0600 发表于 2018-5-28 17:03
那还是等式。
我说的是不必是等式,并不否定某种意义上的等式的存在。谢谢你的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9 08:05:28
he_zr 发表于 2018-5-28 17:39
这又涉及商品这个物的质和量问题,出发和落实决定质,讨价还价决定量,否定了什么?
谢谢关注。这是我们一直存在的分歧:你的观点是商品价值的质和商品价值的量是各不相干的分离着的两码事:商品价值的质是在生产领域中形成的,商品价值的量是在交换领域中波动的。而我认为事物的质与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这个问题目前无法取得共识,只能到此为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9 08:08:16
fujo11 发表于 2018-5-28 20:41
比如说,我是一个0.5匹窗式空调的供应商。在我生产空调的时候,我会做出空调的生产成本,同时按生产费用(生 ...
谢谢你的详细回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9 11:44:10
clm0600 发表于 2018-5-29 08:13
你不否认某种意义上的等式存在,那就不能说这是马克思理论的不足和失误。
马克思没有论述到不必是等式的情况,你也没有否定不必是等式的情况,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9 15:51:23
clm0600 发表于 2018-5-29 11:56
既然等式存在,马克思就列了等式,何错之有?我看你是挑毛病出风头的欲望冲昏了你的头脑吧!

马克思就 ...
“挑毛病出风头的欲望冲昏了你的头脑吧!”还回给你最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1 10:16:42
zhengyr 发表于 2018-5-28 11:05
马克思所说的“共同的东西”和你的“耗费”完全是两回事!
那你说说看,这个“共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东?
其实马克思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耗费,但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看不出呢?是不是每个人都............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1 10:21:22
he_zr 发表于 2018-5-28 11:30
这个“化为”过程自始至终都在自动进行的呀,只要经过劳动力耗费,人就自动对劳动产品形成价值意识,出发 ...
复制代码
不错。为什么劳动者对自己的耗费是那么的看重呢?因为耗费是一定要补偿的,就象一个建筑工人,干了一天的活,是必须要拿到工钱的一样,工钱就是对他的劳动耗费的补偿。所以,这就在工人及一切人心目中形成价值意识,即我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如果不能得到,就不可能有付出,如果得到不足,则这种付出就无法供给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1 10:53:21
hhj 发表于 2018-5-31 10:16
那你说说看,这个“共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东?
其实马克思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耗费,但为什么所有的 ...
“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23,1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1 16:31:31
“马克思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名的商品交换结果的表达式5张床=1间屋(马克思的例子是1夸特小麦=a担铁)的解释有一个失误,就是只站在与交换无关的第三者的立场上 ……”


完全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1 06:30:45
hj58 发表于 2018-5-31 16:31
“马克思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名的商品交换结果的表达式5张床=1间屋(马克思的例子是1夸特小麦=a担铁)的解释 ...
谢谢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1 10:26:03
zhengyr 发表于 2018-5-31 10:53
“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23,103]
复制代码
什么叫有用首先就没人真正搞懂,包括马克思在内。沙子有用吗?有用但只是小用,但是有人可以拿它来做芯片的原料。这个怎么解释?
而根据我的耗费补偿理论,就算你的耗费白白的浪费了,那也并非就这样白白的算了。谁来承担这种浪费、损失了的耗费?你把1000亿元搞没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难道你借钱可以不还吗?
所以连马克思自己都搞不清楚,耗费并不是亏损掉了就算了。耗费补偿价值论是要把马克思的耗费价值论扩展到补偿上面去的,而不管耗费了的是否得到正补偿,负补偿也是一种补偿,因而也是具有价值意义的。
可怜的是,没人懂这个卓越的理论与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2 13:30: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2 17:47:15
楼主是盲人摸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不足与失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剩余价值论的铺垫。

(马克思的例子是1夸特小麦=a担铁)。——————看来你读《资本论》只读第一篇的第一章。如果把《资本论》读完,那么你就应该把马克思的这个例子理解为:一日工资=6小时。这才是马克思要表述的,真正的劳动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2 17:52:35
qi509 发表于 2018-6-2 17:47
楼主是盲人摸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不足与失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剩余价值论的铺垫。
我不是从会计学角度读《资本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2 18:12:42
zhengyr 发表于 2018-6-2 17:52
我不是从会计学角度读《资本论》!
这不是从会计学或从什么学的角度来读《资本论》。这是读《资本论》最起码要点。要读懂书中每一个章节所论述的目的与作用。无论读什么书。都不能断章取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09:40:4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17:11:37
人们对“商品价值”概念流行的倒果为因的以“物”为本的错误认识如同化学史上的“燃素”概念一样:“燃素”论者认为,可燃物质之所以可燃烧,是因为它们内部都客观的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燃素”。类似地,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互相交换,人们就认为是因为它们内部也都客观的存在某种共同的“商品价值”这种东西,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由它决定的。后来人们发现,可燃物内部并不存在着“燃素”,即燃烧的本质并不取决于可燃物内部客观的存在着的“燃素”,而是可燃物所包含的某一种元素同外界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同样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商品交换价值也不应归因于商品内部静止的先验的客观的存在某种“商品价值”本体(因为进行交换的是“人”而不是“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