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202 2
2006-01-04
2005年10月份,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他更言“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两个月后,吴敬琏在面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询问时疾呼:“主流经济学家到底惹谁了?凭什么说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误导了中国改革,扰乱了市场化的方向,造成了各种灾难?我认为这个判断根本上是不对的。”

  丁学良将原因归结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丁学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5 09:07:00
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努力搞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5 09:27:00
吴敬琏先生的讲话中说到:“如果说主流经济学家是指那些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重要作用和影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学者的话,那么,全世界都承认2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主流经济学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他们却反而成了‘王八蛋’了,这是怎么回事?”——这话有一定道理,至少吴先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了相当大作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