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8-5-31 22:53 
问题:一个有用性无限趋近于零的劳动产品,它的价值量是无限趋近于零,还是等于=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
请各位大神看看下面这些有错吗?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中的逻辑错误是导致劳动价值论中决定价值量的方法的错误(只用劳动时间这一个因素决定价值量)的部分原因。
下面这段话讲了抽象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其实入学前的小孩子,一直到七岁,接触社会很多。两岁学说话,三岁哇喇哇喇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锄头挖土,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概念,狗是个大概念,黑狗、黄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里的那条黄狗就是具体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男人女人不见了,大人小人不见了,中国人外国人不见了,革命的人和反革命的人都不见了,只剩下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谁见过“人”?只能见到张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能看到具体的“房子”,天津的洋楼,北京的四合院。”( MaoZhedong, 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1965,12,21)
先看看马克思是怎样从生产出具体劳动产品的具体的劳动抽象出劳动,然后定量劳动的:
1. 从具体的劳动抽象出劳动这个概念。(举例:做一个具体的劳动产品椅子,具体的劳动有锯木头,刨木头,劈木头 等等。 再举一例:做一个具体的劳动产品铁皮水桶,具体的劳动有 剪铁皮,敲铁皮,焊接铁皮 等等。所有这些人的活动都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我们把这样的活动叫做劳动。注意劳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能看见具体的“劳动”,锯木头,剪铁皮,等等。)
2. 劳动是有量的(就是有多少的)。
3. 劳动价值(在《资本论》中叫 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的多少成正比。
4. 劳动价值量的单位是时间。
具体的劳动创造了具体的劳动产品和具体的用途;因此,对于具体用途的抽象,和定量也应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要做到一一对应;如果不这样做就是错的。
根据上述马克思的方法从具体的劳动产品的具体用途抽象出 有用性,然后定量有用性:
1. 从具体的用途抽象出有用性这个概念。(举例:上面讲的具体的劳动做出了具体的劳动产品,椅子和水桶。椅子的具体用途是座和其它具体用途;水桶的具体用途是 装水和其它具体用途。 所有这些具体的用途都是对人有用的,我们把劳动产品的对人有用的功能叫做有用性。注意有用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能看见具体的“有用性”,座,装水,其它具体用途。 )
2. 有用性是有量的(就是有大小的)。
3. 使用价值量的大小与有用性的大小成正比。
4. 使用价值量的单位是 (待定)。
这样做出来的,才是和《资本论》第一节中 和劳动有关的概念 一 一对应的。
具体的劳动做出了具体的产品的具体用途;
1. 劳动和有用性是对应的,他们都是抽象概念,并且,抽象的度是相同的。
2. 劳动和有用性都是有量的大小的。
3. 劳动价值(在《资本论》中叫 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的多少成正比;使用价值量的大小与有用性的大小成正比。
4. 劳动价值量的单位是时间;使用价值量的单位是 (待定)。
这个做好了,《资本论》第一节中的逻辑错误就容易识别了。马克思对于(具体劳动产品的)具体用途的逻辑处理没有按照和他对(造成具体劳动产品的)具体劳动的逻辑处理那样做,因此,产生了错误。
错误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一节的第4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