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较粗糙的说法
先思考一个问题:在没有“外力”策动的作用下,经济体能否“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状态。
三个学说在“能否实现”、“在多长时间内实现”、“靠什么实现”有分歧。
非常容易看出不同点麻。
新古典的目的就是复兴古典方法论,迅速的市场出清至关重要。但是面临货币作用的难题,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是有作用的,新古典的逻辑决绝了这一点,于是它在寻找出路,发展到真实经济学(新古典模型II)。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有类似之处,其关键的差别在于对货币政策的观点,理论来源就是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学说。但是凯恩斯主义者比货币主义主要观点吸收进自己的体系。所以尽管货币主义赢得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争论,但它被熔化了。新古典主义者不满意这一点,从货币主义中独立出来。
大概可以说新古典主义者是方法论导向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不是。但是主流凯恩斯主义彻底衰弱了,国内的教科书大部分以之为入门。
不推荐看梁小民的高级宏观(其实只有中级)。这本书优点是:内容较全,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罗列的比较清楚。
缺点是:着重于新古典综合,和货币主义。对于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理论,介绍的较少。短期供给曲线这一章,我认为没有说清楚。
推荐斯皮格尔的《经济思想的成长》,讲的比较全面。
其实很多学派已经融合,他们的界限不是很清楚。
以下是本人在学习中对2个非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总结,仅供参考。
1)货币主义:他们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中推导出新货币数量论(过程略),论证了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中不变而在短期中可有轻微的波动。
他们支持古典的自然率假说。
他们的主要观点: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长期中,货币中性
·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他们的政策主张:
·反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2)理性预期学派
他们的3个假设:·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卢卡斯批判
他们推导出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见书):
·意料之中的原因与意料之外的原因变动的影响(我记得高书好象就有这里的数学证明,当然也有图解法。)
他们通过自己的模型对财政政策的评价:
·公债非中性理论错误(他们说是中性的)
·支持李嘉图等价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