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同理,只要卖者认为不出售此商品或把此商品另作处置比在a以下的价格出售此商品对他更有利,那么他就不会按照a以下的价格来出售此商品。这样,a就成了他愿意出售此商品的最低价格,在此价格以下,他愿意出售此商品的数量就为0。
评点:
W先生所说的商品市场,显然是完全竞争条件的。我们知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商品都会形成一个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是整体的供给方与整体的需求方博弈而成的。对于个体供给者,只能按市场价格出售(他一般不会按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个体供给者无法选择在市场价格之上例如价格a之下不出售。不出售的结果是收入为0,出售的结果是收入为正值,显然出售是有利的。一般而言,市场价格低于单位变动成本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在正常条件下(非经济危机时),价格都会在单位变动成本以上,出售至少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不出售无法补偿部分固定成本。
基本原理如下:
利润=(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出售量-固定成本
W先生认为竞争条件下供给方可以在某价格a之下选择不出售,这是荒唐的假设也是错误的假设。
原文:
同理,“愿意出售”这个意愿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客观事实。虽然卖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也未必都能实现,如卖者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高于买者愿意购买的最高价格,那么卖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就无法实现。但是,如果“愿意出售”这个意愿不存在,那么任何出售都不会发生。所以,愿意出售的数量没有实现并不等于“愿意出售”这个意愿在事实上不存在,
评点:
如果“愿意出售”这个意愿不存在,那么任何出售都不会发生。W先生的这个说法正确。没有愿意出售的意愿,就不会有愿意出售的现实。
它的逆否命题是:
如果出售发生,那么一定有愿意出售的意愿存在。
出售发生就是愿意出售的证明。出售发生是什么情况呢?出售发生就是售出,售出情况可以用售出曲线表示,售出曲线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那是右斜向下的曲线。售出曲线是愿意出售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原文:
同理,我们把不同价格上卖者愿意出售的累计数量用一条线连接起来,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上的与每一个价格对应的卖者愿意出售的累计数量,就是该价格上的供给量。
评点:
根据上文,出售意愿可以用售出曲线来表示,售出曲线是右斜向下的曲线,所以在静态条件下根本无法得到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西经的供给曲线。在非静态条件下,例如需求曲线移动,两条需求曲线上有实际成交的点,这两点的连线可能是斜向上的,但这只是两点之间连线而已,并不是西经的供给曲线。
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所以现实的成交的供给都是按需求供给的。供给曲线一定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现实中成交的价量组合,既是需求的组合也是供给的组合。
现实中,在某低价格,供给方确实有不情愿出售的“意愿”,但是最后还是愿意出售了,售出了。这说明“意愿”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意愿出售只能以实现的出售为准。
原文:
2.既然供给是提供出售(supply),那么无论是经济人假设还是客观的基本事实,都一定是有了卖者愿意出售,才会提供出售;而卖者的愿意出售又一定是与相应的价格相联系的。
但是石开石的提供出售则是与价格、与卖者的愿意出售毫无关系的,是在任何价格下,卖方都必须的出售,并且是必须全部予以出售。这样,他的供给就完全否认了卖方有愿意出售和不愿意出售的客观事实,否认了愿意出售的数量与不同价格相联系的客观事实,进而也就一定要否认因为价格太低买方愿意购买而卖方不愿出售无法成交的客观事实了。
评点:
但是石开石的提供出售则是与价格、与卖者的愿意出售毫无关系的,是在任何价格下,卖方都必须的出售,并且是必须全部予以出售。
以上属于W先生的臆想了。石开石的提供出售是指在一定时期向市场提供出售的商品量,与原来的什么价格没有关系,意思是说不是看到什么价格才提供出售的,是生产出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出售。出售当然是随行就市,不是在任何价格下,卖方都必须出售,并且是必须全部予以出售。
石开石的供给量是必须出售的,并且必须全部出售,这样就会有一个价格对应,这个价格就是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价格。有一定的供给量,就对应一个市场价格。
原文:
3.石开石还以卖者愿意出售的数量未必都能实现为由否认“愿意出售”意愿的客观存在,进而否认西经供给量和供给曲线的存在。按照这一逻辑,他也必然要以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未必都能实现而否认买者“愿意购买”意愿的客观存在,进而否认西经需求量和需求曲线的存在。但在事实上,他却在否认西经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同时承认了西经需求量和需求曲线的存在,这充分证明了他在判断供给与需求上的逻辑混乱。
评点:
石开石是以实际出售的价格数量来证明卖方愿意出售的价格和数量。按照这一逻辑,石开石必然以实际购买的价格数量来证明愿意购买的的价格数量。实际购买与实际出售都是实际成交。所以购买曲线、售出曲线都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愿意出售”与“愿意购买”只能用实际的出售和购买来证明,这实际的出售否定了与实际不一致胡说八道的“愿意出售”,这实际的购买肯定了与实际一致的“愿意购买”。所以,石开石才认为需求曲线是正确的。
如果西经的供给理解为“必须售出、可能售出或已经售出”的话,西经的右斜向上“供给曲线”当然是错误的。
事实上西经的供给是理解为提供出售,提供出售曲线或者在需求曲线的右侧或者与需求曲线重合,不会出现在需求曲线的左侧,因为提供出售量或者是大于售出量或者是等于售出量,提供出售量不会小于售出量。所以在需求曲线左侧还有曲线的西经的供给曲线是错误的。
如果西经的供给表示的是生产的意思,生产曲线或者在需求曲线的右侧或者与需求曲线重合。不会出现在需求曲线的左侧。因为生产量或者是大于售出量或者是等于售出量,生产量不会小于售出量。所以在需求曲线左侧还有曲线的西经的生产曲线也是错误的。
总而言之,供给无论是生产、提供出售、售出的哪一个意义,供给曲线都不会出现在需求曲线的左侧。供给曲线一旦包含出现在需求曲线左侧的曲线,就是错误的。
石开石认为供给实际上有“必须售出(意愿性)、可能售出(可能性)、已经售出(现实性)”的意义,所以石开石认为可能售出曲线就是供给曲线,为了和西经区别,称可能售出曲线为石开石供给曲线。石开石供给曲线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售出只有在需求曲线上才可能实现,需求曲线外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