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8-7-17 16:57 
真是个不要脸的东西!
你的那句话正好掴了你自己的脸:“你根本就不了解人家的东西”,你凭什么说人家只 ...
我再四问你:你怎么知道这片言只语能够与我的系统理论---耗费补偿价值论相提并论?
凭片言只语就想与我所创造的卓越的的理论体系相提并论,真是无知可笑。你真是要想用别人的东西把而我比下去,首先就要真切了解我的东西,深入学习与研究我的思想与理论,否则,你根本就没任何资格在此乱叫!
耗费补偿价值论
目 录
序 言        5
第一章 价值的本质        7
一 价值的最高意义与价值的经济意义。价值的“人本”性        7
1 价值的最高和最终意义        7
2价值是效用及获得效用的难易程度        8
二 价值既越大越好,也越小越好;两个背反属性互为依存        11
三 人类劳动是代价耗费的基底        13
第二章 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基底。其它生产要素的作用        15
一 劳动如何成为价值形成的基底?        15
二 工具对于人类劳动的意义        18
三 其它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价值以成本的形态出现在产品中        19
四 马克思关于价值越大价格越“贵”的思想        20
五 市场竞争使物品价值压缩到最小---帕累托最优化与利益共赢程度        21
六 自然物品的“自然价值”        24
第三章        价值规律与价值本质规律        27
一 价值规律及价值实现。诚信及价值实现中的摩擦力        27
二 价值本质规律        29
三 价值本质规律下的两种分配方式        33
四 价格为什么要绕价值上下波动?        35
第四章        “购买力贮藏”相关问题        37
一 购买力及其贮藏。投资理论的“凯恩斯难题”        37
二 需求乘数与供给乘数—对凯恩斯乘数理论的突破        41
三 货币的支付手段与贮藏功能        43
第五章        价值与交换价值        46
一 物品的个别耗费与社会耗费        46
二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同一与差异        48
三 价值作为一种“交换能力”是如何得来        50
四 “剩余产品”应该与“剩余价值”相分离        51
五 生产率提高时个别物品价值的减小与总物品价值的增大        53
六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正比”及将价值片面等同于财富的错误性        55
第六章        代价耗费的最小化与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59
一 物品价值的最小化与劳动力价值的最小化        59
二 劳动生产率提高下劳动者的获得如何增长        61
三 科技活动中的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人类劳动由繁到简的“工作包”的形成        63
四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价值问题        65
五 物品价值最小化与购买力最大化        66
六 消费品满足人的需要的两种方式。人对消费品的满足程度        69
七 价值规律、边际效用规律及供求关系        73
1 成本与效用        73
2 价值与供求关系        75
八 是供求均衡决定价值还是价值决定供求均衡        78
九 价值本质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价值悖论”的解释        80
第七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对要素价值论的否定意义        84
第八章        低效劳动为高效劳动创造价值        88
一 市场共同体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8
二 商品价值随市场共同体的不同而变幻莫测        89
三 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以别人同类商品落后低效的劳动为衬托背景        91
四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价值实现”即交换价值        93
五 直接雇佣劳动只创造剩余产品而不创造剩余价值        94
第九章        必要劳动价值论        96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        96
二 价格维持论        102
三 马克思必要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04
第十章        价值的本质属性:代价耗费及其补偿        108
一 价值的本义        108
二 由价值的本义引申出来的价值的经济意义        108
三 价值的“耗费---补偿”特性        109
四 代价耗费的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        112
五 取消商品交换条件后产品还具有价值吗        117
六 价值决定及价值实现        120
七 价值为零与价值实现---人类追求的经济目标与人类经济的追求目标        122
第十一章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过剩危机        124
一 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危机与生产力继续发展成正比的观点        124
二 生产过剩危机可由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而缓解和暂时消除        125
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容纳说与扩展说        127
第十二章 耗费补偿价值论的现实经济意义        132
一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        132
1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供给特征        132
2 有效供给的实际意义        134
3 有效供给的创新意义        135
4 有效供给与单纯扩大需求        137
5 全球化下的有效供给意义        138
二 一个行业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充分发展的前提        139
1 国民经济的行业分工结构        140
2竞争增长原理        142
3 基础行业提质降价的基础意义        145
4 分工水平由市场大小决定及分工水平决定市场大小        146
5 劳动力行业        148
三 内生于市场的ZF---“受理投诉”的ZF作用模式        149
1 ZF作用的基本问题        149
2 市场经济条件下ZF作用的模式        150
3 内生于市场的ZF        152
4 人的权利        153
第十三章 终结篇---价值本体与物的价值成反比        155
一 价值与物的价值属性        155
二 价值本体与物的价值成反比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