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99 0
2009-12-09
气候拯救者的利益博弈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产业评论员 张春蔚
天寒地冻的哥本哈根目前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地方。冰做的美人鱼剔透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会场门前,它的融化缓慢而必然。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可逛完的哥本哈根小城,因为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而特别地承载起“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重任。
一群群媒体记者在这个城市中寻找着独家新闻,但是由于只有20张记者票,聚集哥本哈根的5000名文字记者中大部分只能看新闻中心的大屏幕直播。两年前鲜见的中国企业家们也纷纷登场,人们熟悉的王石、冯仑和杨鹏是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成员的身份亮相……如此多的人坐飞机来到这里,他们给地球所增加的碳排放总量也许会让他们参加气候大会的目的打折。但这不影响人们参会的热情。
连未承诺减排义务的美国都派出了上百人的代表团,和许多只有两三名谈判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专业和谈判技巧的美国团将会在多个场合为本国争利益。连奥巴马也终于顺乎舆论,将9号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计划改成了18号——那将是哥本哈根谈判的最后一天,也正是最需要领导人出现的时候。
各种名利场上的达人更有理由加入这场大会。更何况环保、节能、减排多么时尚、热闹的话题,多么时髦、前卫的理念——各国政府、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代表们太需要这样的舞台了。
一个本质的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真的那么重要吗?
按照此前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一承诺期只到2012年。如果要想在2012年之后实现无缝连接,最好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达成共识。是这个时间结点使得哥本哈根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盛会。
但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碳是唯一用欧元定价的商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各自的利益而博弈,即使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借应对气候变化谋取经济优势和竞争力似乎更高于眼下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此后的两个星期,哥本哈根将上演的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