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2009 发表于 2009-12-10 10:48 
马克思说: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没有交换关系的首先确立,就根本不可能存在社会生产本身;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交换的实现过程,因为要想完成这种交换,人们就必须拿出所要交换的对象。而这种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结束,也就是这种交换活动的阶段性结束,从而分配也随之获得实现,然后人们才能进行消费——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换。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为起点,然后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顺序排列是错误的。
就这段话显然是在歪曲马克思的观点,典型的新古典思维。按马克思的观点,价值就是计量商品货币化了的流通的劳动力的,不是计量具体或者虚拟的物,更不是计量财富。
按马克思的逻辑自然推出,对劳动的控制或者说需要才是一切社会经济学的根。
又如“社会总需求”“需求”,就是一个伪概念。
个体农业、手工业社会,个人是自给自足,个人的需求满足取决于自己能承受的劳动强度、时间和劳动技术。
奴隶社会,奴隶主的需求多数(也有商品货币化的劳动力(行为),但很少)只能在其直接或间接控制奴隶劳动数量范围之内。
封建社会,封建领主的需求或者满足限度,取决于通过征收赋税所能控制的劳动力(行为)。
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个人的满足限度,取决于所能控制的商品货币化的劳动力。
对于乞丐来说,他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劳动力的控制者,他的需求就不能决定生产供给。而且没有条件限制情况下,人的欲望可能是无限的,但问题是他能控制多少人的行为?
而且效用价值论等,显然把自己当成先知先觉者,如古人是不知道电脑、电视、汽车、互联网的,他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又怎么能需求决定生产?难道说他们能预知未来?
效用价值论者,完全是这样的一种逻辑,他们认为需要他们母亲把自己生成男孩,他们母亲才把他们当成男孩生出来的,显然非常可笑。
现实是,效用只能决定价格,也就是通过识知的一种改进状态,转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