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1-7 20:14:53的发言: 高鸿业译《通论》第220-221页。
只是含糊其辞的一些话。
但是凯恩斯的许多理论也是当时提出来的。
他的不少理论也缺少微观的经济学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刚出版时就已经被庞巴维克否定了,
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且即使这种条件成立,
最欣赏马克思的凯恩斯左派琼.罗宾逊夫人也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除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之下,其他的情况下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之下对证明剥削没有说服力。事实上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
罗宾逊夫人十分欣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分析,但却指出,马克思用以分析剥削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如果不使用劳动价值论,同样可以说明剥削,劳动价值论的存在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败笔。剥削只有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模型中推导出来,进一步说,究竟谁剥削谁,主要看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属于哪一种类型,向谁倾斜。此后斯拉法试图重建“价值论”。(《用商品生产商品》)
新李嘉图主义者斯拉法更是只把工资作为外生变量,由此重新定义出一种广义价值论。他找出了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斯拉法也不赞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不过斯拉法的广义价值观也有个缺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般均衡的基础之上,和帕累托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犯的是同一个毛病,剥夺了消费者主权和广义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
而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一种二皮脸的角色,一方面宣扬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又要借助于价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7 21:23: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