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0 2
2009-12-12
2009年12月11日 16:09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12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一瓶普通的矿泉水,会议过半,它被愤怒的主人摔到地上,它听到主人对主持人大喊不公平,而它的主人退休教师刘天晓,是这场听证会中惟一反对水价上涨的人。
  听证之前,哈尔滨的水价是1.8元,它准备涨到2.4元。面对0.6元的涨幅,13名参与听证的消费者代表中,竟有12名是高举同意之手的。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说,消费者代表中,顶着“下岗职工”头衔的,其实是一名退休信访干部。而占着退休职工名额的,原来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其中的律师代表,在律师网站上查不到其人……这些代表是由当地消协推荐。
  这场听证会其实比预定的已经推迟了21天,而一共14人(包括消协的“领导”在内),只有刘天晓一人坚决反对涨价,而因为他的立场,他迟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在摔掉那瓶后来成为明星的矿泉水7分钟后,他开始发言。

  刘天晓的发言没有像扔矿泉水那样情绪化,包括哪些小区至今交了计量专项基金,却没有装水表,哪些小区水费是一笔糊涂账,水源地基地的银行利息有怎样的漏洞……这些资料,其实是很容易获得的,而且很扎实,只要有心,只要去调查。
  刘天晓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其实我知道刘天晓就算摔了矿泉水瓶也很难阻止水价的上涨,但是,这瓶矿泉水是值得尊敬的。它在尽可能有的条件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代表了“自己”,同时讥笑了众多“被代表”和“被听证”的同行代表们。
  听证会的虚设,早已被人诟病。很多地方,公共用品涨价时,听证会上全票通过,网上却骂声一片。于是很多人认为,听证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修改。其实,假如有心去翻翻听证的规定,制度设计真的看上去很美。然而,听证还是“被程序”了。在哈尔滨水价听证过程中,连消费者协会都成了涨价的推手,可见不是听证制度的错。因为要涨价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听证,它只需要“手续到位”。
  反对的权利,本来应该是制度赋予的,但如果别人不给,得自己去争取。刘天晓是这场听证会中惟一合格的代表。当然不是说他反对涨价就合格,而是他有理有据,据理力争。一个刘天晓固然不能阻止哈尔滨的水价,但是他保留了听证的一点点意义。他告诉我们,有时候,抱怨没有民主的氛围,不如去做一点民主的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2 09:42:40
听证会早已经变成了****和专家联合起来糊弄老百姓,直接谈涨多少而不是涨不涨的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2 09:55:48
楼主这篇文章写得也很好,抱怨没有民主的氛围,不如去做些民主的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