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28 3
2009-12-12
《蜗居》的热播,令不少奋斗在一线大城市的年轻白领们深有感触。处于成长期的他们,无不为了事业、情感或家庭而苦苦拼搏,但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往往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工作近3年的小马,目前在上海一家外企就职,她和老公的税后月收入为12000元,每月支出却足足有15000元。“我们已经很省了。”小马告诉记者,她只在季末买打折的衣服,去超市用公司的购物卡,每月日常开销在1000元左右。小马自己上班乘班车,老公上班乘公交车,交通费控制在200元以内。然而,每月要还的房贷高达11000元,由于新房在装修,她和老公还在租房,每月房租为2150元。
无奈之下,二人只能充当“啃老一族”,由父母来承担新房装修、购置家电以及部分房贷的费用。“上海房价太可怕了,父母不提供一点帮助的话,我俩的收入连房贷都无法支撑,更别说其他支出了。”小马表示,主要是飞涨的房价让她痛下决心,如果现在不赶紧买房,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了。
小马的个例,代表了时下相当一部分白领的生活状态,虽然收入不错,衣食无忧,但是少有结余,一旦面临结婚、生子等变动,便对于随之而来的供房、养车等沉重负担一筹莫展。
工作四年多的新上海人小周夫妇有记账的习惯,翻开他们两口之家的账本,记者发现,在过去一年中他们的家庭支出近11万元。令人惊讶的是,房贷仅占不到两成(他们购房较早,且房屋面积较小),赡养老人费用和人情费用占比达到四成,而其他包括食品支出、交通费用、服装费用在内各项费用月均4500元(其中交通费月均500元,食品支出1000元,服装费400元)。
“我们算是第一代移民,在上海也没有什么根基,同时老家的养老压力也比较大,一方面要在这个城市立足,另一方面还有老家的负担。”小周对CBN说。
留下来,还是走出去?过高的生活成本,也令不少人开始萌生去二、三线城市生活的想法。
祖籍安徽的王师傅,已经在上海开了十几年出租车。如今,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不久,正准备结婚,二老却无论如何也凑不齐一套房子的首付。算来算去,王师傅发现,他和老婆在上世纪90年代刚来上海时买的小房子,现在市价已经涨到了250万。如果把这套房子卖掉,他们可以在老家买一套很不错的大房子,剩下的钱也足够自己退休之后养老。他告诉记者:“再开两个月,我就不开啦,和老婆儿子回老家去。”
对于王师傅而言,回老家,不仅意味着儿子婚房问题的解决,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可得到很大提高,无疑是个两全之策。
对于选择留下来的奋斗一族们,有理财师建议,对平时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并且使用积蓄进行投资以实现增值,也不失为一个长久之计。
浦发银行个人银行部理财师建议,若希望实现短期的资产增值,可以考虑一些基金定投及票据类产品。长期来看,则可以考虑投资于一些保本或固定收益类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证券集合理财产品等。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前,租房可以确保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上述理财师认为,此外,租房可以顾及到上下班的交通便捷,随之降低出行成本。因而,还是建议年轻白领们通过租房的方式进行先期过渡,并将购房计划设立为5年内一个相对长期的理财目标,以待自己有足够的资产基础之后再考虑买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2 10:19:00
国家天天喊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靠,房价这么高,哪敢消费啊。所以我认为要真正的扩大内需最应该从房价入手,房价下来了,大家手里的钱多了,不消费还能干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2 10:30:07
看看****调整的政策吧,营业税2年改为5年,又不说细节,让地方****自己定。
此外,利率政策也没有调整,还是七折,还是刺激消费。
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通过承受高房价,使国家挣得更多的钱,然后再搞投资,拉动GDP,而这个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是何其的低,最终这些钱不是用在了保障房,而是其他,并没有惠及民生。
这就是现在的本质,****黑着心盘剥百姓,大家也许只有无奈,到了一定程度,非要出点事,才肯认认真真的考虑民生。
政客、官商勾结,寒了一代人的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2 10:54:41
想消费,想消费,想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