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78 5
2009-12-13
2009-10-13

刚看到新闻,得知威廉姆森和奥斯特罗姆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制度经济学家。他在交易费用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倡导的治理机制分析及其在企业理论的应用。我自己写过两篇介绍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论文,分别是:聂辉华,2004,《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管理世界》,第12期(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260);聂辉华,2005,《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这两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威廉姆森的学术思想以及面临的问题。在写这两篇文章之前,我曾跟威廉姆森通过几次邮件,特别提到“官僚成本”和“适应性成本”的内在冲突问题,威廉姆森说他当时试图在心理和行为经济学方面提供解释。
    当初来美国进修时,我选中的两个导师就是哈佛大学的Oliver Hart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liver Williamson教授。不过,考虑到后一个Oliver已经退休,而前一个Oliver还处在学术前沿,因此来到了哈佛。前几天在Hart教授的办公室里,我还谈起了制度经济学的问题。Hart教授说自己属于制度经济学家,因为他和Coase、North和Williasmon是一起的。如今,这三个人都先后获得了诺奖。当然,我从未后悔来到哈佛追随Hart教授。我每周在他组织的讨论会上要和他见三次面。身为学界权威,尚如此倾心学术,夫复何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3 22:13:04
的确呀,一评上教授,基本上就没有搞学术的了,都开始赚钱了,学术的悲哀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7 16:39:39
非常同意2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4 21:23:15
国外的学者,好像最主要的品性是谦虚,不像国内太急于求成,值得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5:00:00
国内学者做学问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谋生和名利,简单的说是借助学术的手段谋求行政资源。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物,奈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 23:53: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