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33 3
2018-07-02

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少。同样是努力,有的人付出有收获,有的人却越努力越糟糕。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算。那么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


但是在另外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我看到另外一种景象。这个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奋工作。


别说休息,可能连吃饭上厕所都要挤出时间来。


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只要企业不倒闭,他们不会换工作。但即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然贫困。


每天忙忙碌碌,生活陷入了一种死循环。而这种忙碌,反过来又固化这种死循环。


“一万小时定律”在他们身上,并不起作用。恰恰相反,他们越忙越穷,越勤奋,越把自己的技能缩窄在一个跑道上。


“一万小时定律”不仅没让他们成为专家,成为赢家。反而捆死他们,我称之为“一万小时死亡定律”。


为什么会这样?


富士康再次被爆“血汗工厂”

还记得几年前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吗?

不久前,富士康再次被曝光为“血汗工厂”。《观察家报》和中国劳工观察组织对富士康位于衡阳的工厂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这家湖南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里,超过8000人是派遣工,而按照中国《劳动法》规定,派遣员工,不能超过总员工数的10%。

什么叫派遣员工?

所谓派遣员工,就是指临时性员工,他们没有假期,也没有病假工资和带薪休假等福利,一旦不工作,就没有工资,或者随时能被公司解雇,而且不用发放违约金。

这些人加班时,不按加班工资算,按正常工作工资算。而且工资很低,累死累活每小时才14.5元,这算是非常低的水平了。

厂方为了让他们多加班,故意把正常工资压得很低,“工人们必须要不停加班,才能获得能保证基本体面生活的报酬。”

在旺季,一个工人平均一个月要加班100多个小时,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加班4个小时,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36个小时。

有的人甚至连续工作14天不休息,天天加班。

生活变成一个巨大的深渊,疯狂吞噬着人们点点滴滴的能量,但很无奈,我们面对这种吞噬时,手足无措,所以,只能被迫应承,哪怕低工资,哪怕14天无休。

除了指责“富士康”,我们还能思考什么?

发生这种事,质问富士康当然是必要的。

但除了质问,我们还应该得到点什么。从18世纪欧洲资本家剥削劳工,到今天的富士康血汗工厂,事实上,这个世界没怎么变。只要依然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低端产业链无法完全被机器取代,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

站在个体的角度,质问富士康的意义,并不大。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成为这样被严重剥削的人。

美国一学者,名校博士毕业后,没有去华尔街当金融高管,也没有去大公司拿高薪,去了贫民窟。

她研究的课题是:为什么陷入贫困状态的人很难脱贫。

很多人觉得,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不愿意思考。这个世界大把挣钱的机会,如果他们足够努力,懂得抓住机会,怎么会一直陷在贫困状态中?


女学者隐瞒她名校博士的身份,潜入贫民窟,像他们一样生活工作。

她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大同小异:

  • 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要起床,因为要早早去工厂上班,迟到是要被扣钱的。由于时间紧,她根本没有办法从容地吃一顿静心准备好的早餐,只能匆匆吃点面包,再买杯快餐式咖啡搞定。


  • 工厂制度很严格,不允许员工随便离开岗位。因为是流水线式操作,所以你必须待在工位上不许离开。上厕所必须申报上司请假批准才能去。


  • 时薪很低,必须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才能拿到保证基本温饱的工资,如果想要体面一点,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一天24小时,一大半都在固定的工位上度过。


  • 午饭和晚饭都是吃快餐,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 终于下班了,累,精力早已经消磨殆尽。睡觉之前会有几个小时的娱乐时间,为了纾解一天的困乏,酒吧、夜总会、歌舞厅、都挤满了人。


  • 大概会在11点到12点之间喝得醉醺醺的回来,睡觉。


  • 持续循环这样的日子。


你看到了,这就是贫民窟生活着的穷人日常的生活,和我们老一辈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无本质不同。

以最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报酬,每天工作超10个小时,甚至没有时间从容体面地吃一份早餐,娱乐活动往往也是简单的感官刺激。

经济学家将这种生活状态称之为“贫穷的死循环”。

在富士康工作的派遣工,生活也陷入了这种“贫穷的死循环”:他们偷懒吗?不,他们很勤奋,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并且,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他们抓不住机会吗?不,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想获得晋升;他们渴望钱,不缺乏任何挣钱的动力。

但他们依然贫穷。

其实,贫穷的本质并不在于没钱,没钱可以挣钱,贫穷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陷入死胡同,无论如何努力,产生的效果,都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转,而无法脱离这种生活状态。

贫穷,不是你缺乏挣钱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你缺乏过好日子的能力。


贫穷的死循环:单位时间值决定了你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7-2 18:37:47
有人编了个故事:
一个富人为了想让自己的儿子谋到一份世界银行副行长的职位,他对世界银行的负责人说:“我孩子非常有才,精通金融管理之道,你们能不能给他个机会。”
世界银行的负责人拒绝了他。
于是,富人开始想办法。他听说比尔盖茨有个女儿,于是找到了比尔盖茨,对他说:“我儿子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是世界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你要不要把女儿嫁给我儿子。”
比尔盖茨一听,心想,世界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应该很厉害,很有资源,于是答应了。
富人再去找世界银行负责人:“我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你们要不要给他个机会?”
世界银行负责人心想,比尔盖茨的女婿,应该靠谱,也答应了。

人要善于给自己贴标签,标签的背后,意味着资源,合作的本质就是资源整合。

同样的才华,如果被贴上了标签,有大宗资源加持,才华会更能产生效果,你的单位时间值也会大大增加。所以,人要学会找资源给自己的才华作背书。

有更强大的人脉,会让你的时间值被杠杆放大

人脉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环。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杠杆效应。

举个例子,买房,首付三成,如果是五十万,你就能拥有一套价值一百五十万的房产。是的,虽然你要还房贷,但是这套房产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受益,全部归属于你,例如租金收益,例如增值收益。
五十万撬动一百五十万的资金为你办事,这就是杠杆效应。
在你的人生中,如果有强大的人脉资源,人脉也会让你的努力被杠杆放大。这就是人脉杠杆效应。
同样是开车,给马云开车,和做滴滴司机,带来的收益是截然不同,单位时间的产出值也是不同的。

良好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良好的,处于正循环的生活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拥有一份单位时间产出值较高的工作,工作时间不会太长,不会经常加班,每天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
休息不仅仅是放纵欲望,你的精力和意志力,除了花在工作上,还有剩余,还能推动自己去学习,打破舒适区,进入未知领域,学习新的技能。
能够从容一日三餐,不必每一次都吃快餐,不必那么急匆匆,有时间给自己做饭吃,犒劳自己的胃。
有无聊甚至发呆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独处、静坐、冥想,感知生命美意。

“一万小时定律”和“一万小时死亡定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你能否不断让自己的单位时间值增加。

这意味着你不能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你必须留出时间、精力和意志力成本,为自己的蜕变做准备。

那些一天到晚忙到死的人,注定拥有的是“一万小时死亡定律”;那些拒绝忙死,给自己生活留白的人,才会拥有“一万小时定律”。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

愿你有这样的生活。
◎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7-2 19:01:07
学习了,不过感觉意犹未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7-2 19:49: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