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加了2009年的经济学年会,这里谈谈我的亲身经历和我的一些感受。
每次学术会议,那些keynote Speaker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一些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些大佬们去的。这次年会上五个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华人经济学家自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樊纲,国内著名宏观经济学家。洪永淼,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院长,同时也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现任会长。黄明,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教授。王一江,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在12日早上,这几个大佬们都为众多国内青年经济学者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有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有关于经济社会的思考,有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应对措施的,有关于计量经济方法的。我觉得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志武教授、洪永淼教授和王一江教授的演讲,因为相比而言,这几位大佬对于我们如何做研究更有帮助和启发。比如陈志武教授的演讲时关于家庭这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在市场中的角色以及他们将会如何演变。这也算是经济学如何试图解释社会问题的一次尝试吧。家对于我们来说太普通了,但你会想过分析家的经济功能吗?生活就是经济学,处处有学问啊。
洪永淼教授讲的是一种新的计量分析方法——区间分析方法。我们在分析中用的最多就是最小二乘法。当然在应用微观经济分析中变量总是与其他的变量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用到两阶段估计方法。这些都是均值估计。均值估计虽然方便简单但也省略了很多信息,比如变量的趋势和分布。如果用区间估计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一江教授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我们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过大的问题,也间接地对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潜在的影响做了一个冷静的思考。王教授的基本结论是****权力过大,****对经济控制越多,经济活力就会下降,经济发展将会陷入困顿,我国经济前景将会很不乐观。我国现在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国退民进,实际上就是****权力在膨胀,而民间经济权力在萎缩。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的私营企业老板现在对实业投资的前景很消极,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王教授的一个建议就是继续放权让利,而不是相反。这样才能提高私营企业家的投资积极性,提升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复苏。
下面谈谈我在会议中的一些其他感受,主要是参会者以及论文的质量方面。在在去杭州之前曾经有很多次的犹豫,尤其是学院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不要对年会抱太大期望,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主要是想认识一些人,从结果看这次会议确实给了我不少收获,至少我还是认识了一些人,从何他们的谈话中我受益匪浅。这里主要想说一下我的体会,主要是指我对会议论文及其作者的一些看法,由于没接触到人大、南开、复旦和上海财大的博士生和老师及其论文,所以以下讨论不涉及以上几个个学校,我相信他们的论文以及作者都是很优秀的,没能碰到他们不能说不是很大的遗憾。
北大CCER和厦大WISE的学生论文在专业素质和论文的问题意识方面显然胜于其他高校。在和他们的几个博士生以及CCER的一些硕士生交流中我也发现他们的专业素质、对学术探讨的认真态度和激情都都与很多其他高校截然不同。比较明显的是他们的论文都很专业和规范,对论文的细节讨论都很深入。而且其学生的学术直觉、经济学和计量经济技术基础都很好。当然北大CCER在学术直觉上好点,而WISE在计量上有优势。这点在跟国内一些名校博士相比的时候就很明显了。比如国内东部某名校的两篇博士生的论文,由于在样本选择以及技术处理上的缺陷,导致他们的结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是违反经济学基本常识或者生活常识的。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论文作者都挂有一个他们领域内享誉盛名的教授的名字。从论文的处理来看,这位教授显然对这些论文是不知情的。那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国内很多博士生对待论文和学术的态度。他们从事研究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种学术,不是为了发现、解决或者解释什么问题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对于这个结果是否合理,以及数据处理过程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他们并不太关心,至于说请教导师这种麻烦的事情他们更是懒的去做了,除非没得到什么结果或者要从导师那里拿到课题什么的时候才会去找导师。从这些机构培养的博士质量的对比看来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时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普通大学的教师质量令人担心。从参会的来自普通大学的教师及其论文质量看来,我国普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质量值得关注。这次会议上几个普通大学来教师的论文存在着一些很基本的概念性问题,其中还包括一个学院的院长。但问题是,在国内有实力的经济学研究机构太少,与国际经济学接轨的机构更少了,所以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还主要靠一般的大学和经济学机构。怎么办?短期内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像北大CCER、北大光华、清华经管、厦大WISE和上财经济学院等跟国际接轨比较好,有大批来自欧美名校教师的经济学研究机构多多举办暑期学校,集中授课进行短期培训。当然前提是参加这些暑期学校的老师要认真学习,要有对学术的尊重激情,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只能期待长期我国整体博士生质量的提高了。有人会认为,之所优秀的学者不愿意去普通大学时因为普通大学待遇以及成长空间有限。这些确实是事实。但除了待遇之外,我了解到这些学校的制度问题也是一个障碍。比如我在和一个参会者聊天聊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他就愤愤不平地提到他的本科母校东部某大学一位没有发过一篇上档次的文章的老师评上了省千百万人才计划,而另一位发文章在包括《经济学季刊》和《世界经济》在内的期刊上的老师却受排挤出走。如果这件事情是事实的话,那么这个学院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种事情是否是普遍的问题呢?我不知道。
提到对学术的尊重问题,也许我过于上纲上线了点,这次会议期间一些博士生的表现实在很让人失望。不少人来杭州的目的并非来参与会与而是其他事务。当然这个跟年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有关,但也反映了一些人的态度。虽然说这次会议中很多论文存在各种问题,但扪心自问,我们都 能够看得出这些问题吗?都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吗?如果不能,你凭什么看不起这个年会呢?顺便提一个事情就是12日晚上,大概有些人在下午宣讲了自己的论文,所以晚上就以为可以放松了于是聚众在自己的房间内嬉闹到12多点钟有服务员上来(好像是这样)才消停。要知道第二天(13日)一大早(六七点)就有大批同行要起来讲他们的论文,而玉泉饭店的隔音效果也并不怎么好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和第二天的状态。说简单点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说严重点就是对学术的不尊重。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学校,但我想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我13日号晚上提前回校了所以不知道那天晚上会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我想这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