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14 0
2009-12-17
近些年来,常有读书无用的说法入耳。而且,这种说法通常都是有依据的: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所费往往数万,但毕业后工资往往很低,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与没有上大学或者甚至没有上高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境况要尴尬得多。
以往,我总是安慰存有类似想法的朋友,毕业时工资低一点,忍忍,等积累得更多经验、学习得更多技能就好了;或者,读书还是有用的,毕竟给人思维能力和更多的知识,以后总是有用的。有时候还拿自己的经历做例,同样是农村出来,跟没有上大学的同学比,即使在经济境况上,也没差得很多啊。今天,读了斯密关于工资和报酬的一些分析,觉得拿自己这个非常幸运的例子并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夸大读书给人的知识和思维方面的预期收获未免一厢情愿。今日读书无用,与ZF的一些政策其实大有关系。
比如汇率政策。沿海的经济以出口为导向,每年吸纳的大学毕业生也最多。但其中恰恰有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只是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工人,高中毕业的就可以做管理人员了。所以大学毕业生要来,身段不放下不行,心理不调整不行,因为工资就这么多。除了少数人幸运地进入公职单位或垄断企业,读书无用几乎就是肯定的。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产业升级也喊了这么多年。不过汇率政策还是温暖地保护着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被保护的这些企业极其脆弱,金融危机一来,半死不活的就很多了,很多靠纳税人的钱过日子。
还有,听说ZF加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和贷款力度,而且越是211、985这样的学校补得越多。仔细想想,这个政策作用还是反的。经济结构没调整过来,却继续鼓励培养那么多不对口的人才,这不坑人么?劳动力这个市场很奇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来做一个初中毕业生就能做的工作,效率未必高很多,而成本却无法弥补,对社会心理的伤害,则更是深远。ZF现在的补助,相当于往一个过剩的劳动力市场输送更多的劳动力,只能让以后的毕业生更没地方去了。
只有把劳动力需求市场的结构调过来,读书才不会无用,斯文才不会扫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