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2-19 16:45:32
119# 刘保强
在交换过程中等的是产品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

请问保强兄:两类不同的产品,例如棉布和铁锤——它们不同的社会效用如何用同一的价格来表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01:00
120# 天涯诗客

         从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价格的决定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考虑人为的个别因素,可概括为:价格的决定受到需求与供给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效用价值论的问题正在于,企图用单方面的物品的效用去量度价值进而是价格;这能说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定量上并不成功。

     有关竞价的问题庞巴维克和马歇尔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已经研究得很多了,但结论也不是肯定的即没法确定为什么是某一具体的价格。
     这就像马歇尔早就说过的那样:“在这两种场合,交换,就其所及,增加了双方的满足;当它中止以后,进一步交换势必至少减少其中一方的满足。在各个场合,都达到了均衡;但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 (《经济学原理》下册,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33页。)

     正因为“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所以实际的价格就很不确定。
     即便是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价格也未必很确定。

     因此,我觉得,要想研究价值以及价格问题,必须从需求和生产两方面入手并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10:08
120# 天涯诗客
一个人在饥渴时的重复购买表面上看并没有体现出边际效用递减对价格的影响,但事实上,这种普遍的重复购买行为,却最终要影响到其价格.当供应量一定时,这种重复购买行为越普遍且持久,则价格上升的可能性就越大.很明显,如果不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或递减的速度是较慢的,那么我们重复购买的量就会较大.那么从总量上需求量就表现为越大,从而就越容易促进价格的上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from^^uid=1123236

“当供应量一定时”,你的这个推理还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需求量可以增长,而供应量却不可以增长呢?
在大部分情况下,供应量和需求量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即使边际效用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也并不能成为普遍性的价值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13:4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6:45
119# 刘保强
在交换过程中等的是产品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

请问保强兄:两类不同的产品,例如棉布和铁锤——它们不同的社会效用如何用同一的价格来表示?
如:一尺棉布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是5元,一把铁锤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也是5元,那么它们的价格就是都是5元。当然,这两样产品也可以直接互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18:22
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09-12-19 12:19
ruoyan 发表于 2009-12-19 12:03
89# liuyongfei180

欲望强度就是对于一个物品量有多强烈的欲望要消费掉它。
1楼的例子,甲对于要交换出的那个量的物品的欲望强度一定小于要交换进的那个量的物品的欲望强度。乙也如是;但品种上正好互补,你要出的正是我想进的,所以交换有可能。
其实大多数人知道交换是各取所需,也就是品种上的互补。可问题是是交换比例如何决定?
交换比例是甲乙两人各自拥有的两物品数量,和各自对该数量的欲望强度决定的。以下是个人观点一并回答赫赫网友。
实际中,欲望强度是一个心理因素,每个人对一个物品的嗜好程度不同,对于消费它的欲望也就不同。对于给定量的两个物品,消费者会对这两个量有一个心理需要强烈程度的评价。如果两消费者对两物品的评价有区别,且刚好这种评价在品种上互补,于是交换产生,交换使得两人各自拥有两物品的数量发生变化,于是需要程度也发生变化。当交换使得两物品分别对各自所有者的需要程度或欲望强度相等,交换停止,停止处,存在一个两个物品交换量的比例,这就是价格。
理论上,我认为可以通过可观察的餍足量的测量来度量不可观察的欲望强度。餍足量是你没有任何其它约束时,任意消费的数量限度。比如有人请客吃自助,你可以只根据你的嗜好(避免用西经专有涵义的偏好)和胃口量敞开吃,最后计量你吃的各种食品的数量,这个组合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你的各个食品餍足量组合。假定你的嗜好不变,一个星期后,仍然去吃这个自助餐,但给定了你吃过的品种的小于你上次组合量的食品数量,就可以根据这个数量计算你对某个品种的欲望强度:
某品种欲望强度=1-给定数量/餍足量
这可是非常可证伪的,请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32:10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2-19 16:23
反效用论者常常指责效用论主观,试想,天气转冷时我们不得不添置衣服是主观还是客观?而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生产者而言,是主观还是客观?
        反效用论者不是反对需求规律的主观,这一点很有道理而恰好是被劳动论者忽略了(没有使用价值的事),而是认为由此直接确定价值进而是价格是主观的。

    当我们去饭店吃饭时,没有哪个服务员不知道来者已经饿了,但一般不会由此索要高价。
    可想而知,对每个要吃饭的人来讲,其一顿饭的“效用”就可视为是一种当下的常数。
    作为生产者即开饭店来讲,也正是根据这一需求常数来决定开多少家的。

    把需求量化成1斤饭/24小时(一天),把生产量化后得到比如1斤饭/2小时,其1斤饭的价值就应该是:
    (1斤饭/24小时)/(1斤饭/2小时)= 1/12。

    这正好是个无量纲的量,可以通约。要是定义1/12价值为1元,1斤饭的价格就是1元。
    如果得到1斤菜的价值是2/12,那菜的价格就是1斤菜/2元。

    因已经考虑了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因素了,其价值就可以直接向市场价格转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41:5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17:01
120# 天涯诗客

         从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价格的决定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考虑人为的个别因素,可概括为:价格的决定受到需求与供给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效用价值论的问题正在于,企图用单方面的物品的效用去量度价值进而是价格;这能说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定量上并不成功。

     有关竞价的问题庞巴维克和马歇尔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已经研究得很多了,但结论也不是肯定的即没法确定为什么是某一具体的价格。
     这就像马歇尔早就说过的那样:“在这两种场合,交换,就其所及,增加了双方的满足;当它中止以后,进一步交换势必至少减少其中一方的满足。在各个场合,都达到了均衡;但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 (《经济学原理》下册,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33页。)

     正因为“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所以实际的价格就很不确定。
     即便是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价格也未必很确定。

     因此,我觉得,要想研究价值以及价格问题,必须从需求和生产两方面入手并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途径。
其实,我们很难说就一定是单方面用物品的效用去度量价值,因为我们可以从效用评价这个角度来看,一物的技术使用价值是确定的,但是,我们对其进行的效用评价却是不确定的.这决定于很多因素---供给本身就是一个因素,因此,这个物品效用本身就是诸因素影响主体评价后的结果.每一次成功的交易,总是这种评价后的结果.
价格的最后确定,我认为完全是心理因素---成本因素归根到底也是通过对心理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的.以简单的交换而言,最后决定价格的,可能是任何一种最后出现的因素.其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那种定价的随意性.不考虑那种需求在后来的影响.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对这种随意性找出一些解释.
总之,事物或者说影响效用评价的因素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价格的非稳定性就是再正常不过了的.有人曾经在二天之内对一种服装数次调整价格.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相差一倍.这种调整,总是根据同行的情况及顾客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一种在一定时期内较为普遍的近于已知的效用评价(总有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对商品的真实评价.尤其在那市场刚刚开放的年代)---而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46:0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7:10
120# 天涯诗客
一个人在饥渴时的重复购买表面上看并没有体现出边际效用递减对价格的影响,但事实上,这种普遍的重复购买行为,却最终要影响到其价格.当供应量一定时,这种重复购买行为越普遍且持久,则价格上升的可能性就越大.很明显,如果不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或递减的速度是较慢的,那么我们重复购买的量就会较大.那么从总量上需求量就表现为越大,从而就越容易促进价格的上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from^^uid=1123236

“当供应量一定时”,你的这个推理还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需求量可以增长,而供应量却不可以增长呢?
在大部分情况下,供应量和需求量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即使边际效用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也并不能成为普遍性的价值规律。
那就看双方变化的水平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46:4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14:03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8 22:27
假如效用用货币来计量,那么,前9罐每罐的边际效用都是大于2元的,即交换是不等价的,用2元去换大于2元的饮料,所以交换会继续下去。第10罐的边际效用等于2元,所以,交换停止在第10罐,此时,饮料的边际效用和2元相等。在这个例子里,也可以发现,正是饮料的价格决定了饮料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何处。
你可以这么想,但不符合事实。

    例如,当你极度口渴时,你去买一罐饮料。此时你可能觉得这罐饮料10元都不止,但售货员只会收你2元而不会额外多收8元。
    假设你还想喝,于是继续买。这时你会发现,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从第二罐到第十罐都是每罐2元而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从第一罐到第十罐都是每罐2元,并不是到了第十罐才降到每罐2元。
    假设到了第十罐你再也不想喝了,此时很可能白给你都不见得要。但是,只要再买一罐,就还得再交2元!

    这就是边际效用论的尴尬之处,你怎么想未必会得到对方的认同。因此,常被指责太主观。
    这正像维塞尔不得不承认的那样:“没有人能够把他自己的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同他自己分离开来,而应用到别人身上。没有人能够说服一个商人答应自己以一半的价格来购买一种商品,仅仅向他证明,自己付这一半的价格比有些人付双倍价格还要难。也没有人一个商人能够按双倍的市场价格出售一件商品,仅仅因为他能够证明:为了使他能够满足他的最迫切的需要,双倍的进款是他所必需的。” (《自然价值》,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8页。)
什么叫边际效用?什么叫价值(效用论的)?什么叫消费者剩余?请了解清楚其概念。
确实,没有人能够把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同他自己分离开来,而应用到别人身上。但这能否认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47:2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4:02
110# pengleigz
赫赫铭儿:我看不出难在哪里,请指教!
pengleigz:织布匠用铁锤和铁匠换布,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1&from^^uid=1123236

你这样的“反向”实在是毫无意义。
所以说,这是你所不能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3:1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4:30
111# pengleigz
1、这里推论是以效用最大化原理为基础的。请问你对效用最大化原理的看法,或者你是否同意我在该原理上进行推理?
2、边际下降有其连续性,周而复始,有可能改变下降过程。但下降结果是一致的。
3、我们必须有个最初的原理作为共同的基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from^^uid=1123236

1 “效用最大化原理”对于效用论来说是必要的,你的推理也并无大错。——但对于劳动论来说不是必要的。
2 对于劳动论来说,1罐饮料可以定价为2元。而对于效用论来说,1罐饮料逐步降价为2元。——问题是效用和价格如何沟通?
3 等价交换——应该是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目标。
1、好的,既然你承认我的推理于效用论来说并无大错,那么,我们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即按效用论的观点,我的推理都是正确的,问题只是你不同意效用论而已。
2、那我们回到劳动论,看劳动论对一些问题是如何解释的。请问,按劳动论的观点,一个人为什么要交换?
3、效用论不是说1罐饮料逐步降价到2元,而是说价格为2元时,饮料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数量的增加下降到2元。
4、没有证据证明,等价交换是共同的基础和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4:5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4:47
112# pengleigz
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你就无法理解我和你讨论所说的内容。
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参与交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from^^uid=1123236

1 我当然理解你的意思,并对包含在如此复杂思维中的那一丝无奈,感到同情。
2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
谁无奈呢?一个人为什么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5:5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14:52
113# pengleigz
  赫赫铭儿:劳动论则不然!当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4罐饮料=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时:
                                                           则1米棉布=4罐饮料,即1米棉布交换4罐饮料
pengleigz:有说服力吗?呵呵。1米布或4罐饮料,各人付出的劳动时间是一样的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2&from^^uid=1123236

这里说的不是各人付出的劳动时间,而是两种产品各自所包含的(个体)劳动时间,
谁是个体?是众数吗?众数的代表性有多大?如何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7:04
刘保强 发表于 2009-12-19 16:14
在交换过程中等的是产品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会价值或社会效用。什么是社会价值或社会效用?谁来评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8:32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19:46
什么叫边际效用?什么叫价值(效用论的)?什么叫消费者剩余?请了解清楚其概念。
确实,没有人能够把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同他自己分离开来,而应用到别人身上。但这能否认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吗?
个人估价要是不与别人的结合,一方说某个东西值100元,而另一方说只值1元,其公正的评价在哪里,这还有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59:4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17:3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2-19 16:23
反效用论者常常指责效用论主观,试想,天气转冷时我们不得不添置衣服是主观还是客观?而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生产者而言,是主观还是客观?
        反效用论者不是反对需求规律的主观,这一点很有道理而恰好是被劳动论者忽略了(没有使用价值的事),而是认为由此直接确定价值进而是价格是主观的。

    当我们去饭店吃饭时,没有哪个服务员不知道来者已经饿了,但一般不会由此索要高价。
    可想而知,对每个要吃饭的人来讲,其一顿饭的“效用”就可视为是一种当下的常数。
    作为生产者即开饭店来讲,也正是根据这一需求常数来决定开多少家的。

    把需求量化成1斤饭/24小时(一天),把生产量化后得到比如1斤饭/2小时,其1斤饭的价值就应该是:
    (1斤饭/24小时)/(1斤饭/2小时)= 1/12。

    这正好是个无量纲的量,可以通约。要是定义1/12价值为1元,1斤饭的价格就是1元。
    如果得到1斤菜的价值是2/12,那菜的价格就是1斤菜/2元。

    因已经考虑了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因素了,其价值就可以直接向市场价格转型。
是啊,客观规律决定的东西倒成了主观的了.
另,问题的关键在这里:要是定义1/12价值为1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02:2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17:01
120# 天涯诗客

         从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价格的决定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考虑人为的个别因素,可概括为:价格的决定受到需求与供给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效用价值论的问题正在于,企图用单方面的物品的效用去量度价值进而是价格;这能说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定量上并不成功。

     有关竞价的问题庞巴维克和马歇尔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已经研究得很多了,但结论也不是肯定的即没法确定为什么是某一具体的价格。
     这就像马歇尔早就说过的那样:“在这两种场合,交换,就其所及,增加了双方的满足;当它中止以后,进一步交换势必至少减少其中一方的满足。在各个场合,都达到了均衡;但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 (《经济学原理》下册,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33页。)

     正因为“它是一种任意的均衡”,所以实际的价格就很不确定。
     即便是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价格也未必很确定。

     因此,我觉得,要想研究价值以及价格问题,必须从需求和生产两方面入手并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途径。
价格本来就是供需决定的。等边际决定了需求,比较优势决定了供给。效用论以为价值决定价格,本身就违背了它的基本原理。按效用论的基本原理来推论,必然得出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价格可以用来说明边际效用的大小,但边际效用不能单方面用来说明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08:0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19:58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19:46
什么叫边际效用?什么叫价值(效用论的)?什么叫消费者剩余?请了解清楚其概念。
确实,没有人能够把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同他自己分离开来,而应用到别人身上。但这能否认他自己对于货币以及对于财物的货币价值所作的个人估价吗?
个人估价要是不与别人的结合,一方说某个东西值100元,而另一方说只值1元,其公正的评价在哪里,这还有意义吗?
所以,并不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交换。同一个价格,为什么有些人买,而另外一些人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15:25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2-19 19:59
是啊,客观规律决定的东西倒成了主观的了.
另,问题的关键在这里:要是定义1/12价值为1元
这是货币问题,理论上可以随便假设。即只要规定某种单位,就一定能保持均衡。

或者说,货币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交换比例;纸币本身的币值确实没有太多的意义,仅是一种纸。
例如,800“元”的邮票和8分钱的邮票都是能寄一封外埠平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16:28
125# ruoyan
1 “交换比例是甲乙两人各自拥有的两物品数量,和各自对该数量的欲望强度决定的。以下是个人观点一并回答赫赫网友。”
答:在你的交换比例确定之前,“甲乙两人各自拥有的两物品数量”是从哪里来的?

2 “实际中,欲望强度是一个心理因素,每个人对一个物品的嗜好程度不同,对于消费它的欲望也就不同。对于给定量的两个物品,消费者会对这两个量有一个心理需要强烈程度的评价。”
答:“对于给定量的两个物品”——在交换比例尚未形成的时候,两个物品的“给定量”是从哪里来的?

3 “如果两消费者对两物品的评价有区别,且刚好这种评价在品种上互补,于是交换产生,”
答:这里仍然只有质的规定,而没有量的规定。

4 “交换使得两人各自拥有两物品的数量发生变化,于是需要程度也发生变化。当交换使得两物品分别对各自所有者的需要程度或欲望强度相等,交换停止,停止处,存在一个两个物品交换量的比例,这就是价格。”
答:“两物品的数量发生变化”——这用什么计量?“需要程度也发生变化”——这用什么计量?并且二者如何“相等”?

5 “理论上,我认为可以通过可观察的餍足量的测量来度量不可观察的欲望强度。餍足量是你没有任何其它约束时,任意消费的数量限度。比如有人请客吃自助,你可以只根据你的嗜好(避免用西经专有涵义的偏好)和胃口量敞开吃,最后计量你吃的各种食品的数量,这个组合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你的各个食品餍足量组合。假定你的嗜好不变,一个星期后,仍然去吃这个自助餐,但给定了你吃过的品种的小于你上次组合量的食品数量,就可以根据这个数量计算你对某个品种的欲望强度:
某品种欲望强度=1-给定数量/餍足量
这可是非常可证伪的,请证伪。”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3

答:“餍足量”的问题与现在的交换比例无关,所以无须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33:09
124# 刘保强
赫赫铭儿:请问保强兄:两类不同的产品,例如棉布和铁锤——它们不同的社会效用如何用同一的价格来表示?
刘保强:如:一尺棉布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是5元,一把铁锤的社会价值或者说社会效用也是5元,那么它们的价格就是都是5元。当然,这两样产品也可以直接互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3&from^^uid=1123236

1米棉布通过8小时(个体)劳动表现为8元价格,1把铁锤通过8小时(个体)劳动表现为8元价格。
请问:你的1米棉布通过几小时社会效用表现为8元价格?1把铁锤通过几小时社会效用表现为8元价格呢?
或者说,你的“社会效用”是通过时间计量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39:48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20:08
所以,并不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交换。同一个价格,为什么有些人买,而另外一些人卖?
        很简单,卖的通过卖掉东西要得到货币(以便买不同的东西),而买的人花掉货币(正代表了不同的东西)去买东西,此时的“货币”与东西不同,或者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在交换。
    你把所谓的“价格相同”与两种不同的东西并不相同混绕了,以为不同的东西也“相同”。
    这就是你用边际效用抽象地代表物品的具体效用不对的地方,以为“边际效用”都是值相同的钱数也就没必备交换了。
    试想想,当你拿着100元去市场买东西时,是否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买100元的就好了。
    如果你说,我要买对我来讲比100元更值钱的东西,这样才能交换即能买,那不是得该买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44:13
131# pengleigz
1、好的,既然你承认我的推理于效用论来说并无大错,那么,我们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即按效用论的观点,我的推理都是正确的,问题只是你不同意效用论而已。
2、那我们回到劳动论,看劳动论对一些问题是如何解释的。请问,按劳动论的观点,一个人为什么要交换?
3、效用论不是说1罐饮料逐步降价到2元,而是说价格为2元时,饮料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数量的增加下降到2元。
4、没有证据证明,等价交换是共同的基础和目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4&from^^uid=1123236

1 第一条基本同意,但并非“都是正确”,只是“并无大错”。
2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
3 我怎么觉得效用论有一种玄学的味道。
4 交换而不等价——随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49:00
133# pengleigz
谁是个体?是众数吗?众数的代表性有多大?如何确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4&from^^uid=1123236

看来你需要再温习一下《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个体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56:59
10个苹果/1元,1斤大米/1元,p兄认为“价格相等”。
——不知怎么学的经济学。

又因为都是1元,所以“边际效用”也相等,交换就无意义而不能交换。
——…………

2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
——帮铭儿再强调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06:3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20:39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20:08
所以,并不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交换。同一个价格,为什么有些人买,而另外一些人卖?
        很简单,卖的通过卖掉东西要得到货币(以便买不同的东西),而买的人花掉货币(正代表了不同的东西)去买东西,此时的“货币”与东西不同,或者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在交换。
    你把所谓的“价格相同”与两种不同的东西并不相同混绕了,以为不同的东西也“相同”。
    这就是你用边际效用抽象地代表物品的具体效用不对的地方,以为“边际效用”都是值相同的钱数也就没必备交换了。
    试想想,当你拿着100元去市场买东西时,是否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买100元的就好了。
    如果你说,我要买对我来讲比100元更值钱的东西,这样才能交换即能买,那不是得该买药了!
这个问题正好用来问你,既然按价格算都是100元,那为什么还要确定买什么为好呢?
离开消费者剩余,你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11:1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9 20:44
131# pengleigz
1、好的,既然你承认我的推理于效用论来说并无大错,那么,我们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即按效用论的观点,我的推理都是正确的,问题只是你不同意效用论而已。
2、那我们回到劳动论,看劳动论对一些问题是如何解释的。请问,按劳动论的观点,一个人为什么要交换?
3、效用论不是说1罐饮料逐步降价到2元,而是说价格为2元时,饮料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数量的增加下降到2元。
4、没有证据证明,等价交换是共同的基础和目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4009&page=14&from^^uid=1123236

1 第一条基本同意,但并非“都是正确”,而是“并无大错”。
2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
3 我怎么觉得效用论有一种玄学的味道。
4 交换而不等价——随意吗?
1、先不谈。
2、这是回答吗?一个人为什么交换?是因为按照等价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他为什么不直接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呢?
3、你怎么解释需求?在饮料的例子里,你根据什么来确定只买10罐而不是其他数量?离开效用论才是真正的玄学。
4、不等价就是随意吗?说明你到现在都不明白效用论的主要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18:4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20:56
10个苹果/1元,1斤大米/1元,p兄认为“价格相等”。
——不知怎么学的经济学。

又因为都是1元,所以“边际效用”也相等,交换就无意义而不能交换。
——…………

2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
——帮铭儿再强调一次。
1、10个苹果和1斤大米的价格不等吗?不知王兄学的是哪门经济学,请赐教。
不是说交换无意义,而是说交换到都是1元时,交换就会停止。
2、一个人为什么要交换?如果不等价而能换到不同的使用价值行不行?他为什么不直接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
交换就是按照等价的原则去交换不同的使用价值。看来,这就是你们一直强调的答案了。那么,等价对交换来说,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19:03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21:06
这个问题正好用来问你,既然按价格算都是100元,那为什么还要确定买什么为好呢?
离开消费者剩余,你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穿、住、行等等,即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一定的钱数正是要合理地分配在各个方面。
如果不确定,你试试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22:2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19 21:19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19 21:06
这个问题正好用来问你,既然按价格算都是100元,那为什么还要确定买什么为好呢?
离开消费者剩余,你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穿、住、行等等,即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一定的钱数正是要合理地分配在各个方面。
如果不确定,你试试看!
如何确定需求,正是效用论解决的问题。虽然物品价格都是100元(即你所谓的等价),那么为什么最后你会确定一个比别的选择都好的组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