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27 3
2006-01-1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18日 16:06 国研网
  在最近召开的春季经济预测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0年中国经济前景分
析春季报告》蓝皮书。蓝皮书中,提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2000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提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
需要注意以下六方面问题:
  1.投资
  1999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GDP增长7.1%,但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增长了5.2
%。在构成GDP的三大要素中,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是负值。以社会商品零售额衡
量的消费增长了10%,据国家统计局估计,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5.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投资增长对于GDP增长的贡献仅有2个百分点。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年初预计要求的速度。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乏力,需要克服通货紧
缩压力的时候,扩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因为消费
需求的拉动一般相对较慢,而投资政策比消费政策更可灵活运用,因此通过增加投资需
求来带动最终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较为有效的政策选择。此外,保持投资的适度
快速增长,也有利于改善供给,提供未来经济增长的能力。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投资
增长速度过于缓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可行对策。
  1999年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主要是由于非国有投资增长近于停滞,在国家采取积极
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非国有投资没有被有效地带动起
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宏观层次上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主体对未来的预期不好
,因而投资谨慎的问题;也有微观层次上企业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在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中出现的新的变化,以及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还有政府
投资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积极带动非国有投资,不仅形成政府孤军作战,而且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对非国有投资的“挤出效应”的问题。
  此外,在投资的使用方向上,更新改造投资的下降,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更新改造投资不足,将会对加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2.第三产业
  1999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8%、8.1%和7.5%,第三产业增加
值的增长率低于第二产业。这意味着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18
.4%下降了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8年48.7%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没有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上在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在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
的摆动,其中1979-1992年,由21.3%上升到34.3%;1993-1996年又下降到30.1%;1997年
和1998年分别为30.9%和32.9%,而1999年出现了停滞,为32.8%。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
是不够稳定的。
  在目前条件下,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关系到经济发展,也关系
到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我们前所未遇的困
难与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
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将是一个中国在21世纪能否真正作好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
而目前我们对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的管理,行政手段太多,不大注意按市场规律办事,
不大注意依法管理。积极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应该是2000年和今后一段时期
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3.农业和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由于结构调整,在各种经济作物产量上升的同时,粮棉油的产量都不同程
度地有所下降,造成农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进一步降低。同时受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农民从农业得到的收入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
不仅已经连续三年持续下降,而且自身的绝对增长率也已经十分低了。
  解决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农业和农村本身。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农业之间、城乡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解决农业和
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在于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在于尽快打破目前仍然存在的各种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加强中小城市建设的不合理
的规章制度,包括户籍管理制度,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4.积极的财政政策
  两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我们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产生了决定性
的作用。为了最终克服通货紧缩趋势造成的压力,我们在2000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期中
,还必须继续实行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真总结经验,
分析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动地改进工作,使积极的财政政
策更好地发挥作用,使财政资金的使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职
能的转变尚未完成,还存在着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现在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还不是十分理想的。在落实财政投资项目时,要反对
花国家的钱不心痛的倾向,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组织项目,加强监督和管理,努力提高财
政投资效益。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财政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带动社会投资。因此,要改进和
多样化财政投资的使用方式,采取贴息、集资、改善投资环境、奖励投资行为等有效方
式带动社会投资的积极跟进。
  第三、继续增发国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尚有余地。按照债务依存度(当年发行国
债与财政支出的比率)的标准,我国的情况已经高于世界一般水平了。而按照国债负担率
(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的标准,我国的情况尚较大程度低于国际公认警戒水平。因此,
可以说,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增发国债的空间。事实上,是否继续增发国债,首先应该
考虑的是是否需要。如果需要的话,状况差些,也要增发。如果不需要,状况再好,也
不必增发。
  第四、充分重视增发国债可能对未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千方百计地避免
财政状况的恶化。
  第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其它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结合起来,特别
是要与货币政策的作用结合与协调起来。
  第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长期安排。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拉动宏观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力度和时间长度。否则不仅会
影响政策效果,还可能不利于人们正确预期的形成。因此,可以考虑改进目前每年制定
增发国债计划的作法,代之以一次制定多年的国债发行计划,以后逐年滚动修改执行的
作法,以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预期。
  5.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该进一步发挥其在克服通货紧缩趋势中的作用,加大对保持经济适度快
速增长的支持力度。在2000年中,货币政策一方面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配合
,及时调控货币供应量,保证财政政策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支持扩
大投资需求,特别是拉动社会投资的增长,因为,社会投资的增长,最终总要表现在贷
款规模的扩大上。同时,还应积极疏通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认真
防范金融风险,使货币政策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6.社会保障体系
  加速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首先,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减员增效措施的落实,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不断出
现国企职工的下岗待业问题;其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也会不断出现劳动
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而
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尚不能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
的要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
基金积累制度,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在提供资金来源的个人、企业
和社会三方中,目前需要着重发挥社会和政府财政的启动作用,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尽快
健全和完善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8 18:07:00
解决经济运行忧患的要作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意识形态的改革;二是产所权的改革,三是政府行为改革。这三个层面之间其实就是一种互动关系,某一方面的滞后,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最终影响经济的运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9 00:40:00

汗~~2000年的是不是太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22:49:00
太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