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9378 6
2009-12-23
今天上网,偶然发现了这篇文章,看后颇多感受,现在呈现给大家,让大家能略微全面的
了解一下博后在美国的生活,希望对准备或是正在求学的朋友们有所启迪


引:

今天在网站上看到一例美国博后辛苦工作14年后神经错乱被遣返中国的报道,2年前加拿大
双料博士自杀的新闻仍历历在目,2个月前加州大学SD分校男博后下毒同实验室女技术员同
胞的案子还未了结。博士后们在美国/国外的生活以及工作状态,大家了解多少?国内亲友
真正关注过海外博后们吗?他们可不是风光的海外侨民,大部分人苦苦挣扎求生存而已。

每次看到国内对海外博后的报道,都能看到“攻读博士后”的词汇,错了,国外的博士后
不是什么学位,只是博士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段过渡性工作经历而已,可长可
短,1年就成功坐上大学院校Faculty职位的人凤毛麟角,3年左右有人走上公司岗位(
Industry),有人出了研究成果在大学开始从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慢慢爬起,当然还有大量博士后连教学职位(teaching) 也找不到(尤其是来美国做博后
的外国人),就在实验室开始了漫长且漫无目的的博士后生涯。美国大学对博后职位通常从
工作年限上有限制,有的学校专门设“postdoc 博后”职位(3年左右),有的学校规定招
收的博士后人员按照“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助理”职位(6年左右),时间长了,由
B级升到C级,工资可不一定涨多少,看到C级的博士后,就能猜出其大概年龄了。所以使用
“做博士后工作”的字眼更为适当。外国人也会把博士后经历看做一种锻炼,但不是职业
。公司招人广告上有的会注明希望有2-3年博士后工作经历,但5年以上博后经历的人公司
通常不会考虑了,原因很复杂。

博士后们多半拖家带口的在美国工作生活,博士后的工资标准仅仅高于读学位的留学生一
点点,年薪税前3万到4万美元,税后每个月2200到3000美元左右,有的老板按照行业课题
申请到的经费标准给自己的博后定工资,有的老板为了省钱,就从博后工资上扣些出来放
到科研上。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后带着老婆孩子来自祖国,老婆因为身份限制无法工作,孩
子上幼儿园,所以一家经济上非常紧张。一次同其老婆聊天,她憧憬着做医学基础研究的
老公能像某位做数学理论研究外国邻居的老公一样能到大学做教授,我听后点点头,出于
好心没有点透,人总要有愿望的,对吧。在美国通常化学、生物学、医学学科的基础理论
研究缺乏大批的劳动力,也就是高级实验工作者,但这个行业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讲没有
什么吸引了,费时费力又挣不到钱,做起来完全凭兴趣而已。美国大学每年这些专业都会
从外国招收大批留学生,并提供高额奖学金。近些年大批来自印度、中国的拥有祖国颁发
的高学历证书的人员充斥着类似博士后/技术员的研究位置,工资低、身份不稳定(靠J签
证、H签证入境,签证期限到之前需要考虑续签或离境,H签证家属陪同入境的没有任何工作
权限)。

为什么来美国做博后?在自己问自己之前,相信大使馆的签证官员已经得到了答案:提高
自己在本专业领域水平,更好的报效全人类、报效祖国(常见签证问题解答里能找到类似
的回答)。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大学里拿到正式职位的教授、副教授们都有过此经
历。接触过一些印度来的博士后,他们更多的会抓紧时间充实自己,比如旁听一些课程,
将新的阅历写进简历,预备进入理想的美国公司就职,印度英语尽管难懂,但美国人容易
理解,语言的优势再加上来自人口高密度国家的人群特有的精明劲头使得他们在公司混起
来如鱼得水,弄个一官半职不是很费劲,比起我们的中国同胞在公司底层用智慧勤勤恳恳
的干要划算的多。年前经济萧条开始时,一位投资房产失败的华人工程师枪击了“欺压”
了自己许久的3位上司,其中一位就是印度人。

为什么不适时走人回祖国?“这个 U turn 不好打!”,一位朋友语重心长的说。近年来
回国人员剧增,未必都如冯巩春晚所说“赶上金融风暴了吧?”。除却出国进修的人员,
很多人来美都是赤手空拳的,加带上亲属的殷切期盼。事业上没有起色、腰包里没有剩余
,如何打道回府?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归的期待越来越高,富裕起来的亲朋鲜有人相信你的
倾诉发自肺腑。一位朋友的父母从国内兴致勃勃来美帮女儿带孩子,因为劳务费问题起了
争执,女儿咬咬牙将孩子送进幼儿园(1个阿姨带3个宝宝的行规,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10
00美元,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750美元),而其母亲坐在女儿家里坚持按月收钱。不是自己
的父母,听得我都心痛。“穷家无孝子”,来美国奋斗的第一代手头紧啊!记得自己当年
也考虑过早点回国就业,父亲一听急了“外国多好,工资乘以8多高啊!回来干什么?”“
这边花钱也要乘以8呀!工作不好找、签证要到期。”父亲聪明的说“你不是有个美国国籍
的孩子吗?那不就可以留在美国了吗?”“我的天啊!原来养儿防老,父亲就这么用上了
!”“当然不可以!”我也有过郁闷,“我活一生为了什么?”。

为什么事业有成的华人老板也掉头呢?北大清华的外聘华裔教授们年薪上百万了,放弃了
国外永久职位又何妨?什么是自由,什么叫做归属感,问问他们便知道。赶上布什政府,
3年总计30万美元的课题经费只有7%的通过率,何去何从,聪明的华裔老板当然算得清这
个账(美国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年薪税前也就12-15万美元,高收入高税收,这个阶层的收入
大概要交30%以上的税;曾有个做副教授的比利时老板50出头,去了趟中国就领了个40多
岁的东北未婚妻过来,那女人告诉我他这位未婚夫每个月工资7千美元,“是不是骗我?”
东北女人问我。我肯定的说“美国的副教授工资就这水平,看你图什么?”)。

一位来自上海的高材生做了近7年的博士后,老父第二次来美国时发现儿子一年不如一年,
这次儿子终于结了婚,有了孙子,怎么变得穷困潦倒,好歹也是个博后呀。因为儿媳妇是
来自国内的硕士生,日前自费读书,期冀将来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可这学费使得一人挣
钱的小家越发变得捉襟见肘,孙子快4岁了,幼儿园去不起,一家老少挤在2室一厅的木板
房里,周末吃个自助餐都要事先想想30美元的饭费值不值得花的问题,这就是老人理想中
的天堂?据说这次美国之行让老汉断了移民美国的念头,儿子绿卡还在排期,老汉今年70
出头,就算移民了又怎样?

新年来了,陆续接到朋友们的电话,一位大姐欣喜的说,老公的老板在学校当了官,答应
帮助她老公申请课题,看来可以多干几年了,公婆终于回国了,婆婆黑在美国3年,忍着由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也终于可以医治了(给探亲的老人家买医疗保险奇贵,大概每月700美
元以上)。好消息,我真心替朋友高兴。牛年来了,我也将走进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
活空间,祝各位博后们早作安排,保重身体、活出自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7 11:38:49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7 12:00:26
有活的好的,也有活得差的。获得好的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活得差的也要找找自身的毛病,为什么自己就不行?

在美国活得好的,回来也能过得好。在美国混得差的,回来也好不到哪儿去。

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还有一种叫情商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7 14:54:37
个人认为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只能是个过程,不值得做为终身奋斗的目。与其在美国受二等公民的待遇,还不如回国努力奋斗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5:11:53
ryuuzt 发表于 2010-7-27 12:00
有活的好的,也有活得差的。获得好的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活得差的也要找找自身的毛病,为什么自己就不行?

在美国活得好的,回来也能过得好。在美国混得差的,回来也好不到哪儿去。

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还有一种叫情商的东西。
赞这个,说得很客观,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8:56:23
是滴,好东西为什么老美不自己留着,要给你一个外面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