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应该要像个理性的成人一般讨论问题。但是当问题实在太过棘手,比如主管随意的讽刺或批评愈来愈无法忍受,或者和父母始终无法达到共识,沟通总是容易转变成争执与口角。
难处理的不是人,而是行为
心理学家安.狄克森(Anne Dickson)指出,人们通常只想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开启对话,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论点将会如何被听者接收,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状况。
因此狄克森建议,沟通时不妨试着表现出你的弱点。「你可以说,『和你讨论这个问题真的让我感到非常焦虑,但那是因为这对我很重要,』」狄克森举例说明,这样不但可以缓和气氛,让对方有更多时间思考真正的问题,也较能以理性的态度回应。
事先思考对方通常会如何回应,以及会话将会如何进行,绝对有助于沟通。记住,难以处理的并非人本身,而是他们的「行为」。
当你意识到这个重点,就可轻易归纳对方的行为模式:每次当你谈起某一话题,对方就会开始哭泣,或者拒绝和你对话。这样的可预测性,可让你事先仿真双方对话的进行,也就能帮你掌控沟通的结果。
训练「自律肌肉」,加强情绪控制
除了思考对方的问题,你也有责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想一想,对方的回应将如何影响你,你又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事先问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让情况好转?哪些问题可以问/可以不问?现在生气,是否能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有任何帮助?如果我这么做了,解决问题的机率有多大?尝试保持「未来式」的心智模式,对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