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怨现在物价过高,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物价下跌。其实如果是一个经济当中出现大幅度的普遍的物价上涨,是一件坏事,会让大家觉得货币越来越不值钱,同时我们的生活成本会越来越高。那么相反,物价下跌就是好事吗?
物价下跌有好坏之分
物价下跌要看具体的情况,有一种物价下跌它是好事。比如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会发现有一些消费品的价格在持续的下跌,它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比如说手机在若干年前,一部好一点的手机要几千块,现在一千多块钱的手机功能就已经非常好,而且价格还越来越便宜。
彩电的价格也是这样的,以前在我的小时候,一个非常普通的21寸的彩电都要卖到几千块钱,那个时候几千块钱可是非常值钱的。但现在一千多块钱的彩电平板彩电都已经非常好了。这种物价下跌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但是我们今天讲的物价下跌,不是这种类型的物价下跌,而是普遍的大范围的物价下跌,我们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通货紧缩。
这里我再次强调,通货紧缩是指大范围的普遍的物价下跌。就好像我们之前在说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所讲的通货膨胀不是指某种商品或者某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普遍的价格上涨,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当一个经济出现普遍的物价下跌,也就是说通货紧缩的时候,是好事吗?我告诉大家,这不是好事,因为通货紧缩通常都伴随着非常明显的大幅度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而供给大于需求,特别是大范围的供给大于需求,意味着企业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务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这时候就必须实现全面的降价。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可能会想,如果所有的商品都降价了,那不也挺好吗?因为我们的生活成本下降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时候恐怕企业就要裁员了,因为它生产出来的产品太多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当通货紧缩形成的时候,还会改变大家的信心和预期。因为对于生产者来讲,他会想现在全社会都在出现普遍的价格下跌,我今天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未来卖不出去,还要降价,我就干脆不生产了。
所以不光是物价普遍下跌的,一开始企业可能会削减自己的产量来解雇他的员工,而且由于预期不乐观,他还会进一步的压缩自己的生产,进一步地解雇员工,于是就可能出现恶性循环,使得经济沉入一个谷底,失业也有可能大范围的出现。这个时候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不利了。
在我们国家通货紧缩有没有出现过呢?
大概在1990年代中期的时候,因为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有通货紧缩的迹象。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中国也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有通货紧缩的迹象。当时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是连续下滑,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这也是有的时候为什么在经济下行时候,我们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道理。
可能大家会问,这种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到底又是怎么产生的?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那就是乐观的预期。这个时候厂商会倾向于多生产,但是最终会发现持续的增加产能,最终却没有相应的需求来消化这样的产能,这个时候产量过多就会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
还有一种就是中国特色的现象了。中国一直是一个非常注重生产的国家,但是我们消费却存在各种各样的抑制。中国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前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我们大量的产能是为了满足出口,那个时候似乎多生产一点还不是很要紧。但是在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出口增长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劲了。
说的通俗一点,美国人欧洲人不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热衷于购买中国的商品了。这个时候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了,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我们国家的重化工业。
举个例子,钢铁。当时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可以说能够满足全球的钢铁的需求,甚至在坊间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全球钢铁产能最多的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是河北,排名第三的是唐山。
如果一个经济持续地注重供给而不注重需求,又由于碰到中国这样的特点,以前有出口来消化我们的产能,但是现在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了,这个时候就可能使得产能过剩的现象得以出现。如果这个时候需求方跟不上,就可能出现普遍的物价下跌,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普遍的物价上涨,特别是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对我们是不利的。而大面积的物价下跌,这种通货紧缩对于我们也是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ZF需要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特别是当经济出现下行的时候,通过刺激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来使得经济实现比较平稳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文章摘自:
物价下跌是好事?当心你的工作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