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66 3
2009-12-27
“减负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部长此话包含两层意思:明面的一层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办法是“提高教师素质”;暗含的一层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素质不高”。

    两层意思即两个判断,都是错误的。


    一、为什么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素质不高”的判断是错误的呢?
    先来看一看60年来教师素质的变化:
        50年代初期,初级师范(相当于初中)培养小学教师,中等师范(相当于高中)培养小学教师,实际上绝大部分当了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则是本科、专科、中师毕业者都有。
        50年代中期,取消初师,逐步按“中师毕业教小学,师专毕业教初中,师院毕业教高中”的标准配备,教师素质快速提高。
        50年代后期,中小学的大量“右派“被赶出教师队伍,加之办学大跃进,教师需求猛然加大,教师学历水平也就往50年代初期靠拢了。
        60年代初期,重拾50年代中期的任职政策,加之加大在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力度,教师学历基本上恢复到50年代中期的水平。
        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革”十年,一个“掺沙子”,一个“赤脚老师”,教师水平又一次往50年代初期滑下去了。
        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重新按50年代中期的任职条件分配新教师,并对不达标的在职教师进行在岗和脱产学历培训,教师素质很快恢复到50年代中期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先撤中师,再撤师专,小学教师的门槛提高到本科毕业,这是第一个史无前例。大批在职教师通过“自考”、“电大”,取得了本科甚至硕士学位,这是第二个史无前例。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非常之大,这是第三个史无前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些培训包括师德、理念、技能,全体教师受益,综合素质大幅提高。
    总之,六十年来,中小学教师的总体素质是在上升着,前三十年曲线上升,后三十年直线上升。
    再来看一看60年来学生负担的变化(前面的枯燥了,换个写法):
    第一阶段:放学回家,捞鱼摸虾;两三道作业不重,两三下巴掌不疼。缺吃少穿的幸福童年、快乐青春。
    第二阶段:学工学农闹哄哄,斗私批修干革命;煞有介事的政治课,不当回事的文化课。知识越多越反动,写作业?你傻啊!
    第三阶段:学习成了正事,分数成了命根;望着可怕独木桥,作业写到三更天。不过还好,写完就能睡觉,安生觉。
    第四阶段:
    全国人民这么想:上大学,上好大学;找饭碗,找好饭碗。
    各级领导这么想:素质教育,太虚幻境;应试教育,真金白银。
    教育部门这么办:质量评比来个十次八次,学科竞赛搞它十项八项。
    优质学校这么办:考试高分要你十个八个,比赛奖状给我十张八张。
    任课老师这么办:课外作业给你十页八页,分数排队搞它十回八回。
    学生家长这么办:高难练习再来十题八题,校外培训报它十家八家。
    于是乎,中小学生成了中国吃苦耐劳传统美德的最佳继承人,成了不愁吃穿、装备齐全、家庭中心、父母心肝却又饱受苦难的一代人。史无前例!
    从上面的两个变化,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教师素质在提高,学生负担在加重;教师素质越高,学生负担越重。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教师素质提高引起学生负担加重。不对!这结论肯定不对!原来,“教师素质”和“学生负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有原因。

二、为什么说“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办法是提高教师素质”这一判断是错误的?
    前面说过,“教师素质”和“学生负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如果二者真是这种因果关系的话,那部长的办法可就是灾难性的了。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有原因。是什么呢?
    先不正面回答,用部长的办法试一试,原因就出来了。
    来一次培训,老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一点儿,布置的作业少了一点儿,学生负担减轻了一点儿;老师的课上得好了一点儿,完成作业的困难少了一点儿,学生负担又减轻了一点儿;老师的责任心增强了一点儿,辅导认真了一点儿,学生负担又减轻了一点儿……再来一次培训,老师素质再提高一点儿,学生负担再减轻一点儿……假以时日,减负的问题不就解决大半了吗?再把步子迈大一些,将中小学教师都换成硕士、博士,那素质顶了天了,减负的问题会解决得怎么样呢?不说全部吧,起码也差不多了。很美好,是吧?
    且慢高兴!家长会给孩子增加作业,报培训班,因为各项比赛照办不误,优质中学择优依旧,大学仍然考试录取。部长说了,提高教师素质只是减负的主要办法,再辅以次要办法:一切比赛、择优、高考统统取消,所有培训学校统统关闭,严禁家长给孩子增加作业……减负大业成也!
    行不通! 国际奥赛可以不参加吗?那么,应付国际奥赛的国内选拔可以不举行吗?“这只涉及极少数人。”不对!为参加国家选拔的地方选拔会引来千千万万人,为此而参加培训的会有更多更多的人。关闭所有培训学校,禁止教师参与校外培训,这个办得到。但,高水平的退休教师多的是,办在家里,办在社区,家长愿意,而且“包庇”,你管得了吗? 禁止初、高中择优,也能办到,但只是明里,暗里不行。为什么?学校差距太大,且将长期存在。教师交流之类,根本无济于事,不客气地说,忽悠而已。
    既如此,家长就得想办法。什么办法?一是钱,二是分。分从哪儿来?从“负担”中来。高考能取消吗?部长没这个本事!北大那办法,作秀而已,成不了主流,也注定短命。高考,尽管罪大恶极,可仍是当今中国唯一公平的赛事。无限扩大高校招生,让升学不再困难,甚至人人可以上大学。部长啊,就算你做到了,又能怎样?竞争照样惨烈:为的是“上大学,上好大学”,为的是“找工作,找好工作”。国人本性,无可非议。 有每年六月的那一场血腥战争,就会有此前十二年形形色色的血腥战争,就会有十二年的过重课业负担。
    减负就毫无希望了吗?不是!但得有两个条件:一、让工人、营业员等普通劳动者有跟机关、事业人员不相上下的薪酬。二、让全社会从心底尊重普通劳动者,让“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不仅出自于口还发自内心。(这一条还包含让每个家长真心地尊重孩子出于兴趣的职业选择。)
    有些发达国家就是这样,所以他们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快活似神仙(并没影响人家的科技发展哟)。大家可能没想到,那么发达的瑞士,高中毕业上大学(与我国的概念稍有不同)的只有20%,其他的接受实用技术教育。后者也很愉快,并不看成失败。为什么?将来收入不低,没有人会歧视,符合个人兴趣。“你希望长大干什么?”“当卡车司机(面包师、美容师……)”家长会给以真诚的赞扬。

(该文来源:http://bbs.cnhubei.com/thread-183185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7 16:00:57
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16:03:35
部长的素质怎么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16:09:38
现在许多博士也只是有知识没文化
即便部长的结论是对的,我们也提不高教师素质了
一个民族的素质高不高,要看他们的私欲有多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