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5 16:42:3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1-5 11:5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4 21:33
杨振伟:
请问,富裕能不能没有清贫作对比而单独存在?
关于相对性问题,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这个应该是我们现在人脑子中潜移默化的东西,不用专门讨论吧
既然你明白富裕是相对而言的,长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短作对比,长就不可能存在,没有清贫作对比,富裕也不可能存在.那么你前面说的"一旦实现"又让人如何理解呢? 这个问题质疑的就是那个主义理想目标.讨论是基于理性的,如果不是这样,不管是专门还是顺便,我也不想讨论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8:12:56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5 16:42
既然你明白富裕是相对而言的,长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短作对比,长就不可能存在,没有清贫作对比,富裕也不可能存在.那么你前面说的"一旦实现"又让人如何理解呢? 这个问题质疑的就是那个主义理想目标.讨论是基于理性的,如果不是这样,不管是专门还是顺便,我也不想讨论下去.
呵呵,其实那个一旦实现是基于曾经进行过的早期的社会实验而说的,不过可能你的想法我理解的不够准确,这里本来就是一个自由讨论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有的时候有误解,但是辩论的多了就消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9:54:4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1-5 18:1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5 16:42
既然你明白富裕是相对而言的,长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短作对比,长就不可能存在,没有清贫作对比,富裕也不可能存在.那么你前面说的"一旦实现"又让人如何理解呢? 这个问题质疑的就是那个主义理想目标.讨论是基于理性的,如果不是这样,不管是专门还是顺便,我也不想讨论下去.
呵呵,其实那个一旦实现是基于曾经进行过的早期的社会实验而说的,不过可能你的想法我理解的不够准确,这里本来就是一个自由讨论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有的时候有误解,但是辩论的多了就消除了。
看来你是受骗者之一,怪不得你会说"一旦实现"了.其实那个早期社会根本就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确信无疑的证据,而且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事实却否定了那个早期社会各取所需的猜测.

一切的需都满足了,那进步的动力又何来?

养鸡场里被圈养着的动物,表面上看他们实现了各取所需,但实际上它们的欲望是被人类强行压抑到最低限度.它们根本就谈不上贫穷与富裕,它们是共同愚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20:12:43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5 19:54

看来你是受骗者之一,怪不得你会说"一旦实现"了.其实那个早期社会根本就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确信无疑的证据,而且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事实却否定了那个早期社会各取所需的猜测.

一切的需都满足了,那进步的动力又何来?

养鸡场里被圈养着的动物,表面上看他们实现了各取所需,但实际上它们的欲望是被人类强行压抑到最低限度.它们根本就谈不上贫穷与富裕,它们是共同愚昧.
哈哈,受骗倒是没有那么严重吧
我只是从哪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试验中看到人性的弱点而已
在微观部分,这些人性的弱点不是被压抑,但是却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21:29:4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1-5 20:1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5 19:54

看来你是受骗者之一,怪不得你会说"一旦实现"了.其实那个早期社会根本就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确信无疑的证据,而且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事实却否定了那个早期社会各取所需的猜测.

一切的需都满足了,那进步的动力又何来?

养鸡场里被圈养着的动物,表面上看他们实现了各取所需,但实际上它们的欲望是被人类强行压抑到最低限度.它们根本就谈不上贫穷与富裕,它们是共同愚昧.
哈哈,受骗倒是没有那么严重吧
我只是从哪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试验中看到人性的弱点而已
在微观部分,这些人性的弱点不是被压抑,但是却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社会
有欲望才会有需求,才会有进步的动力,怎么扯到人性弱点上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6 11:47:03
97# 无知求知
有欲望才会有需求,才会有进步的动力,怎么扯到人性弱点上去了?


恩,是这样的,我是说进行的那些实验,虽然进入的都是工程师、科学家等,但是却还是不能够按照共产主义模式来运行,这本身就是欲望的驱使,所以基于这些,才发现一条利用人性化的办法,达到理想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6 12:05:57
杨兄,共产主义是个很明确的概念,是资产阶级看其模糊耳。共产即平等的生关系,标志的公有制的实现。实现方法是实现劳与资对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的平等分配。资产阶级不愿这样,对其称为利润的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其是要独占的。欲望产生需求,但不是需求由欲望产生,愿望也产生需求,欲者,止于相之心识也,愿者,无止于相之心识也,痴而欲,欲而迷,迷而争,尘劳,慧而愿,愿而合,合而和,自在也。资产阶级将自已的欲,扩大为人性之欲,是欺骗,是为自已进行的霸占合法化,然后再强调法制的重要,法制是以社会关系为础基的,而不是法会关系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自一出生就是为剥削服务的颠倒梦想,被其收买的是无产者,并不是无产阶级,无产者中充斥为数不少的资产阶级,它们是无产阶级团结的同盟,但不可便其成为领导者,不然,其会窃取无产阶级的胜利果实的。这种事情,当下正在发生着,清党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1:39:17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6 12:05
杨兄,共产主义是个很明确的概念,是资产阶级看其模糊耳。共产即平等的生关系,标志的公有制的实现。实现方法是实现劳与资对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的平等分配。资产阶级不愿这样,对其称为利润的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其是要独占的。欲望产生需求,但不是需求由欲望产生,愿望也产生需求,欲者,止于相之心识也,愿者,无止于相之心识也,痴而欲,欲而迷,迷而争,尘劳,慧而愿,愿而合,合而和,自在也。资产阶级将自已的欲,扩大为人性之欲,是欺骗,是为自已进行的霸占合法化,然后再强调法制的重要,法制是以社会关系为础基的,而不是法会关系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自一出生就是为剥削服务的颠倒梦想,被其收买的是无产者,并不是无产阶级,无产者中充斥为数不少的资产阶级,它们是无产阶级团结的同盟,但不可便其成为领导者,不然,其会窃取无产阶级的胜利果实的。这种事情,当下正在发生着,清党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以人类立场来观察人类社会,其偏见已经够大的了,何况是阶级立场和种族立场呢? 以阶级或种族立场所建立起来的理论,历史上已经为人类带来过太多的人为浩劫和灾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05:56
阶级不是立场,阶级是真实的存在,阶级不是用来看待的,阶级是实践,压迫者因其未被压迫,而无视其存在,被压迫者因被压迫而真实感到其真实的存在。阶级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种族立场不过是这种不平等的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8:15:45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7 13:05
阶级不是立场,阶级是真实的存在,阶级不是用来看待的,阶级是实践,压迫者因其未被压迫,而无视其存在,被压迫者因被压迫而真实感到其真实的存在。阶级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种族立场不过是这种不平等的延伸。
任何观点都有立场,而不同层次的立场就代表着不同层次的偏见.种族或阶级的立场,其偏见是不是比人类立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9:22:14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6 12:05
杨兄,共产主义是个很明确的概念,是资产阶级看其模糊耳。共产即平等的生关系,标志的公有制的实现。实现方法是实现劳与资对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的平等分配。资产阶级不愿这样,对其称为利润的剩余价值可分配部分其是要独占的。欲望产生需求,但不是需求由欲望产生,愿望也产生需求,欲者,止于相之心识也,愿者,无止于相之心识也,痴而欲,欲而迷,迷而争,尘劳,慧而愿,愿而合,合而和,自在也。资产阶级将自已的欲,扩大为人性之欲,是欺骗,是为自已进行的霸占合法化,然后再强调法制的重要,法制是以社会关系为础基的,而不是法会关系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自一出生就是为剥削服务的颠倒梦想,被其收买的是无产者,并不是无产阶级,无产者中充斥为数不少的资产阶级,它们是无产阶级团结的同盟,但不可便其成为领导者,不然,其会窃取无产阶级的胜利果实的。这种事情,当下正在发生着,清党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站在马克思当时的历史上,的确这些不算错。然而这种理想化的图景现在看来已经不是这样了,将来的理想化的图景是另一个样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08:08:06
无知兄,立场不等于念偏见。偏见是欲望的产物,而愿望也产生立场,立场是相,相不是偏见产生的根源,偏见是止于相之心识,心识亦相,偏见是止之故也。理想的图景,是不可求的,求相不得,青水所言非相,是道,合而和也。相无论是什么样子,这并不重要,但平等的生产关系,将会得到越来越大的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08:14:04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是一种倒退,科学是昧因果之理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08:50:15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8 08:14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是一种倒退,科学是昧因果之理一。
请教一下,你认为应当用什么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09:06:58
用法的方法,不是法律之法,法律是律非法,法是心识于道而般若,不昧因果而法也。法是从根本出发,而不是从现相出发的。青水用这种方法研马主义,对其的发展让其有新的活力。党校的教授也望尘莫及。青水一行,是禅宗东山法门云门宗法脉,禅风险峻高远,在下参禅五载,得禅宗之妙用也。科学不是第一生产力,劳动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充其量是第二,因为科学也是劳动力的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0:28:36
杨兄对马兄思主义的研究,远远落后了,青水一行的马克思研究走在科学发展观的前面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沦为学雷锋作好事,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堕落,是对共产主义实现公有制分配的淡化,这样做,是不符合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实践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2:00:26
没有货币的共产主义不可行,但保留货币的全面计划经济确是可行的,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2:10:53
以计划实现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2:34:09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8 08:08
无知兄,立场不等于念偏见。偏见是欲望的产物,而愿望也产生立场,立场是相,相不是偏见产生的根源,偏见是止于相之心识,心识亦相,偏见是止之故也。理想的图景,是不可求的,求相不得,青水所言非相,是道,合而和也。相无论是什么样子,这并不重要,但平等的生产关系,将会得到越来越大的实现。
没有立场就没有观点.以自己的立场(主的身份)来观察自身,这就叫主观;以客的立场来观察对方,这就叫客观.主观与客观,这就是不同的观察者立场,或者观点,同时也代表着不同层次的偏见.也就是这个原因,以人类立场来观察人类社会,我们充其量也只能得到主观的观点,我们的偏见已经够大的了,何况是以人类的种族或阶级立场去观察人类社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2:52:16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8 08:14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是一种倒退,科学是昧因果之理一。
科学不承认绝对真理,当然也不承认终极理想目标.因此,科学方法科学手段它永远也不可能完美.量化分析工具运用于非生命界的研究是相当有效的,但对于生命界的研究(包括生物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这种工具却往往无效.运用量化分析工具,你必须找到恒定的参照物,否则这种工具你就无法运用.对生命界的研究,质化分析工具应该是有效的,但这种工具至今还没有开发出来,原因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迷信量化分析工具,并误以为这就是科学.其实科学本来是与宗教相对立的那种精神,而不是一种工具.

我们从来都不会把人类使用的工具看成就是人类,更不会把拿起人类工具的猴子也看成人类,我们当然不应该把科学工具科学方法看成就是科学,更不应该把运用了科学工具的宗教也看成是科学.绝对真理,天堂,这些都是宗教的专有,宗教的产物,它绝不会因为运用了科学工具去论证其可行性而变成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12:57:12
科学本身就是特定条件下的东东,其所判定的也是物定条件下是与非,非本来面目,是故科学不过知而理一,是不能作为真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8 20:32:13
青水一行 发表于 2010-1-8 10:28
杨兄对马兄思主义的研究,远远落后了,青水一行的马克思研究走在科学发展观的前面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沦为学雷锋作好事,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堕落,是对共产主义实现公有制分配的淡化,这样做,是不符合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实践观的。
何以见得?我还没有发表呢
不过我说的确是不是一般的共产主义概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9 08:17:07
经济理论以假设做基础太玄,所以必须结束这一切,使之成为科学。
~~~~~~~~~~~~~~~~~~~~~~~~~~~~~~~~~~~~~~~~~~~~~~~~~~~~~~~~~~~~~
教育的确是失败的,哪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许多人居然还不知道科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猜测和假说基础之上的推论,而宗教理论却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基础之上的推论.现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结果也只能如此.

"科学社会主义",那就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推论.哪怕推论过程非常严谨,但绝对真理极其终极理想目标已经决定了这是冠以"科学"之名的宗教理论.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属于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是人本性假设.但如果是宗教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不是假设,而是坚称上帝造人,也或者是将人类区别于动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7:03:0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9 08:17
经济理论以假设做基础太玄,所以必须结束这一切,使之成为科学。
~~~~~~~~~~~~~~~~~~~~~~~~~~~~~~~~~~~~~~~~~~~~~~~~~~~~~~~~~~~~~
教育的确是失败的,哪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许多人居然还不知道科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猜测和假说基础之上的推论,而宗教理论却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基础之上的推论.现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结果也只能如此.

"科学社会主义",那就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推论.哪怕推论过程非常严谨,但绝对真理极其终极理想目标已经决定了这是冠以"科学"之名的宗教理论.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属于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是人本性假设.但如果是宗教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不是假设,而是坚称上帝造人,也或者是将人类区别于动物.
哈哈,如果是绝对真理,那还叫假设?也许俺很愚笨吧,不过俺是不赞成假设一个什么基础,然后再来推论出点什么这样的理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7:04:3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1-11 17:03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0-1-9 08:17
经济理论以假设做基础太玄,所以必须结束这一切,使之成为科学。
~~~~~~~~~~~~~~~~~~~~~~~~~~~~~~~~~~~~~~~~~~~~~~~~~~~~~~~~~~~~~
教育的确是失败的,哪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许多人居然还不知道科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猜测和假说基础之上的推论,而宗教理论却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基础之上的推论.现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结果也只能如此.

"科学社会主义",那就是建立在绝对真理(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推论.哪怕推论过程非常严谨,但绝对真理极其终极理想目标已经决定了这是冠以"科学"之名的宗教理论.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属于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是人本性假设.但如果是宗教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根基就不是假设,而是坚称上帝造人,也或者是将人类区别于动物.
哈哈,如果是绝对真理,那还叫假设?也许俺很愚笨吧,不过俺是不赞成假设一个什么基础,然后再来推论出点什么这样的理论的。
哇噻!偶服了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21:05:50
chinanovel 发表于 2010-1-12 16:51
首先要说一个问题,到底什么东西来计量财富?
价值量么?如果认为价值量是计量财富的,那么请去证明那个愚蠢透顶的的GDP是生产涵数。如果GDP不是生产涵数,那么意味着GDP增长和真真正正的经济增长就没有任何关系!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和福利增加,而不是价值量的增加。只有价值量是生产涵数才会与财富和福利有关,GDP增长不能代表经济增长,它的增长只意味着市场经济不瘫痪,一旦它不增长市场经济就
这些东西会给出证明的,不过不是现在,现在已经完成了,在等待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22:44:04
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剑桥资本争论中,新古典根本就不能证明GDP是像生产涵数一样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证明价值计量的是财富。联系实物、效用等已经给GDP带来无穷的尴尬。

而马克思关于价值是“计量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的结论正好符合宏观统计,GDP显然正是马克思定义的生产性劳动力的总和。
(马克思定义的生产性劳动,“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22:46:32

1

在实际GDP的统计中,美国1820年时人均GDP是1600美圆,中国2000年时的人均GDP不到1300美圆,更要命的是中国宋朝时的GDP相当于10000美元的水平,是不是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比美国1820年或中国宋代的时候还要差呢?这显然有些荒唐,你只要把美国或者中国宋代当时有的那些产品的人均产量和现在中国的人均产量作个对比就可以了,更不用说我们现在消费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当时美国或宋代没有的。如人们经常说的,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包括汽车和民用飞机的拥有量都居世界前列,而且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的消费品,怎么可能比美国1820年的生活水平还要低呢?
  
在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一个应用实际GDP的例子,作者在讲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时写到,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努力工作和技术进步,使实际GDP的增长率连续三、四十年保持在7%左右,这段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接下来又说,这种7%的增长率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从战后到9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的人均GDP从战后的130美圆增加到30000美圆,韩国从50美圆增加到12000美圆,台湾地区从80美圆增加到16000美圆等等。当我们把上下两段话放在一起就出笑话了,因为GDP每年增长7.2%,10年会增长1倍,这些国家和地区怎么可能按7%的增长率在40年的时间里增长这么多呢?上面的数字当然是名义GDP,要解释这些数字当然也要用名义GDP,比如日本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超过15%,同时日圆对美圆的汇率提高了3倍,而韩国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接近30%,而在目前采用实际GDP来说明实际产出的增长,同时分离出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汇率的变动是经济学家做不到的,这里可以肯定的说,这在将来也做不到,那么这样使用“实际GDP”的统计指标就有些希奇古怪了。

1930年,凯恩斯在《货币论》一书中针对这种国民收入的统计含义提出疑问,GDP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异质品世界来讲,说GDP增长8%,显然不如说去年生产的是21寸电视而今年生产了29寸的电视更清楚。

 对于物价指数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统计只能在单一产品和稳定状态下才是可能的,比如苹果和梨的价格都增长了10%,可以确定的说物价上涨了10%;但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15%和梨的价格上涨了5%,或者价格同时上升而苹果和梨的产量比例变化了,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物价指数的。前面所举的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人民币的汇率出现的尴尬结果就是一个例子。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也说,物价指数的统计可能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物价指数的统计考虑产品的质量变化,由于产品的质量变化太快(比如电视机),那将使物价指数的统计失去意义,因为只要质量变化了就要把它视为一种新产品而不能与原来的产品构成时间序列的指数。联系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实际,现实中物价指数统计的困难远超出前面的例子,不仅产品的质量经常在变动,而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计算是以1990年为基期的,而如今在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与1990年完全相同的产品,更不用说占消费支出很大比重的新产品。显然,这种物价指数的计算与实物量的统计相差甚远。

凯恩斯是反对这种所谓GDP等是生产总值的概念的,在《通论》与《货币论》中都有论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22:51:29
再来看储蓄和消费。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取决于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比如有一种产品——绿豆芽,你今天不吃它明天就会长一节儿,长的长度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原来的豆芽相比就是利率,那么,人们什么时候把豆芽吃掉取决于人们的时间偏好,即豆芽的生长速度和人们的忍耐性。按照这种理论,经济学家创立了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变动,如生命周期假说和世代交叠模型。然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和消费只是一笔货币额,或者说是人们在一定时期获得的金钱支出掉和没有支出的比例,还可以说人们是把钱花掉还是存起来或用于投资去挣更多的钱,而根本就不是按照时间偏好去消费某种实物产品。凯恩斯在《货币论》和《通论》中提出了节俭的悖论和建立在富人有更高储蓄率的消费函数和收入决定理论,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被主流经济学完全曲解了,并被用于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举我国现实中的例子,自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增加的经济衰退,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大幅度下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按照主流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来对此进行解释,即消费的下降是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引起的人们消费倾向的改变,比如要存钱支付养老、医疗、购买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费用等,但这种似乎有道理而又看似符合实际的说法却是大有问题的。我们先不提这些复杂的理论分析,这里只是指出一个重要的经验事实,即在美国的长期国民收入统计中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是不是美国在一百多年中社会福利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仅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技术(如新技术革命)和人们的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老一代的美国人拼命的攒钱而现在年轻人却大量的负债消费,但奇怪的是,统计上的消费倾向竟然没有变化。确实,上述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会影响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或时间选择,但它们只能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期货价格),而不能影响国民收入核算统计中货币的消费和储蓄变量,因为这些变量只是表示人们社会关系的货币量值,而与技术或时间偏好完全无关。
    消费和储蓄既然是货币量值,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角度来解释上述问题,如果假设人们的储蓄是作为银行存款保持的(这在货币供给的统计上即是),那么人们能不能把作为储蓄的银行存款多取出10%用于消费呢?显然不可能,这必然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同样,人们也不能多储蓄10%作为银行增加的存款而没有相应的投资贷款,这也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当人们试图这样做时,必然会使商业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而阻止人们改变货币量值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企图,或通过经济波动来加以调节,这即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和节俭的悖论。对于我国1997年以来的消费下降,其重要原因是从1991年以来收入分配发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倾向的改变则是次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1:18:39
对于我国1997年以来的消费下降,其重要原因是从1991年以来收入分配发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倾向的改变则是次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598086
==============================================================================
岳飞兄弟的看法没有错,所以我才费尽心机的去证明收入分配函数,以期有一个理想的状态
对岳兄的执着表达由衷的敬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