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你要不要开口问?咱们刚开始干一份新的工作,新到一家公司,你势必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
  这时候,很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不懂装懂。比如说,老板交代了一个任务,中间蹦出了好几个专业名词,你听得迷迷糊糊的,你很想问问“到底这是什么意思?”
  但是你又担心问了,显得自己特别蠢,让老板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啊?”犹豫再三,“算了吧,蒙过去再说!”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又比如,开全体大会,到了最后提问环节,主持人问大家说“好,我说完了,有没有问题?”
  你想举手,你左看看右看看,身边没有任何动静,你挣扎半天,你就觉得“自己一个人问,是不是有点丢脸?万一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呢?所以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实,新到一个环境,希望你自己显得聪明一点、能干一点,这种心情我们都有,我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我非常不建议,因此,就别不懂装懂。别以为不懂装懂是你的心理活动,其实,不懂装懂往往会带来一些非常实质性的不好的后果。
  
不懂装懂的后果
  第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容易把事情办砸了。交待任务之后,有疑问不问清楚,迷迷糊糊就去执行,做完之后,发现什么都不对,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老板对你能力的那种质疑,你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这会降低你进步的速度。你有疑问,你当下问懂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知道如何应对,但是如果你蒙混过关,会极大地降低你进步的速度。事实上,职场新人有不懂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了,无论是同事还是老板,都能预估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职场新人叫做“有犯错的成本,也有提问的特权。”但是记住,它是有时间的。同一个问题,你入职一个月的时候问,天经地义;如果你入职了一年再问,你是不是说不过去了?因此提问要把握好时机,而时机只有五个字,叫做“宜早不宜迟”。
  而勇于提问不仅对你自己有好处,甚至有可能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你回头想一想咱们开头提到的那个场景,开会结束,所有人想举手又不好意思问。其实,其他人没有举手,不代表他们没有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时候,很多人心里都有疑问,但不好意思举手的时候,你的提问等于帮助了大家。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只要能够让大部分人有收益的时候,这就是正向的决定,是值得做的。”
  
懂也要装“不懂”
  在我看来,公开场合提问,就是这种正向的事。因此我要提醒大家是,职场新人勇于提问,切忌不懂装懂。那接下来的观点是,当你是新人身份的时候,你不仅不能不懂装懂,你就算懂了,也要懂装不懂。
  试想,开会的时候,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大家都半懂不懂,都迷迷糊糊的。这时候,刚进来没两天的你拍着胸脯说“这个我知道!”你说得头头是道。
  这时候,你想过身边的同事会怎么想吗?我告诉你,肯定两种想法都有。第一种是“这个人蛮厉害的,我以后多向他学”;第二种想法是“这个人蛮厉害的,有可能成为我的竞争对手,我要提防他一点”。
  所以刚到一个新环境,什么状况都没有搞清楚之前,藏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真的显得太聪明,未必是什么好事;懂装不懂,也许可以是明智的选择。
  
有工作经验的该如何处理?
  但如果你已经是个负责人了,你有了工作经验了,你遇到不懂的问题,你应对的方法还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我的看法是,关键时刻,你就得不懂装懂。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是一个leader,你的不懂会给团队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尤其是那一个瞬间。所以扛,也得扛过来,回家去补课。但是,关键问题、关键立场上,可以先混过去,赶紧补课。
  这时候的不懂装懂,是由你的身份决定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团队的保护。
  文章来源:
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