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39 1
2009-12-29

华人华侨人际关系“缘文化”的西方学术视角

林建永lin0086139@hotmail.com 2009-4-12

【内容提要】我国华人华侨是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缘文化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强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主体,本文从民族心理、社会资本、社会集群、知识溢出、次生文化和信用基础等资本主义社会非常关键的六大方面说明缘文化及其在西方文化很深刻的缘文化基础,因此应深化缘文化的研究,促进对外交流与开放。

关键词:缘文化、华人华侨、关系、社会资本

一、改革开放呼唤加强华人华侨社会人际关系的缘文化研究
华人社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代,都是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培育与利用,其中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各类华人社团在国内外的兴起,并且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社团之间有进一步互动形成国际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社团的推动下,为华人走出国门,华侨在创业阶段的市场开拓及投融资,为华人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的效率发挥等等,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华人社会的网络关系又为我国大陆政府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成了我国吸引外资和发展外交的重要渠道。对于华人社会的人际关系研究,有苏东水、林其锬、王沪宁、程希、庄国土、李路路、石秀印、储小平和戴建中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华人的人际关系进行过分析。自从上海社会科学院林其锬19894月将华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概括为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缘文化”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缘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的伦理中心主义紧密相关。伦理中心主义强调以家为中心的文化架构,华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总是由亲及疏,由近至远,由同宗而认同乡,不断扩展,进而形成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网络。林其锬教授将这种人际关系称之为“缘”,并首先提出用“缘”即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来概括世界华人社会的组合特征。亲缘就是宗族宗亲关系,包括血亲、母族和妻族,因为中国社会结构长期以来以父系为基础,所以便形成了以姓氏为标志结合起来的同父共祖的人群,其组织就是家庭、宗亲会等。地缘就是邻里乡党关系,以籍贯认同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异地相遇,犹如亲人,其常见的组织形式是各种同乡会馆。神缘就是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或神抵为标志联结起来的人群,其组织形式有神社、香会等。业缘就是以同行或同学而结合的人群,其组织形式有商会、公所、同业公会、校友会等。物缘,则是以物为媒介而聚集到一起的人群,如以某种土特产为名组织的研究会之类。其中,亲缘又是缘的核心与基础。“缘”关系相互渗透,不断拓展,利用各种组织形式联络感情,彼此扶持。可以说,海外华人社会,就是建立在缘关系网络之上的社会。
缘文化,当前得到了我国政学商的广泛运用,体现了非常巨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招商引资、在华人华侨工作、在国家内部融合等内外各种问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而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体现了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大战略,如果说改革是我国30年发展的内部动力,那么开放就是我们发展的外部动力。尤其奥运会和世博会将标志着我国的世界大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说30年来与西方的接触是一个谈恋爱,不时牵手,不时约会,牵手有共同反恐,共同推进世界自由贸易,约会有财富论坛,有APEC;那么奥运会就是我们与西方的订婚礼,而世博会就是我们直接迎娶西方文化,实现全方位的水乳交融,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核心功能就是共建世界标准,而不是像以前西方制定标准,中国来作乖学生,不听话西方就要拿出教鞭打人。而实现水乳交融的关键是文化的交融,又文化来构建双方的信用底蕴,从而突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2008年胡锦涛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的肯定,并且提出我们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那么对于“缘文化”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孤芳自赏,自我封闭;另一种则是主动融入历史的大潮流,争取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无疑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大家大略回顾一下,我们建国以来只有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与中国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交融,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而90年代以来学术则有全盘西化之势,从经济学、心理学到社会学。在这种背景下,“缘文化”更应该主动站出来,实现与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并争取结婚生子。那么不妨用西方的学术视角来加深的华人华侨关于人际关系的“缘文化”研究。

二、西方文化中的“缘文化”六大视角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哲学差别基础,东方文化从“提出概念”开始,西方文化从“我不知道(提出问题)”开始,二者都是科学的重要组成,但同时都有利弊。西方理论中很长时间强调的是方法论个人主义,逻辑就是一切从个人开始,研究了个人然后进行叠加就产生了社会表现,比如马歇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从个人偏好边际效用和单个厂商供给边际成本开始的,还有西方的布坎兰等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也是从个人的政治博舆论出发的,然后把社会看作由无差别的类似于原子一样的基本元素的人组成的,从而以个人行为等同社会行为的简单加总。尤其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数学家迁移美国,他们对这种能够用数学代替经济学的方法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但是毫无疑问他们这种做法太过理想化了,比如他们提出的完全竞争理论,就是认为人和人完全一样,人们做决策时互不干涉。他们这些理论在碰到1929年大危机时就无法解释人们的类似性错误行为。唐任伍教授将西方文化的危机归纳为四个方面……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30 20:15:15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哲学差别基础,东方文化从“提出概念(我知道)”开始,西方文化从“提出问题(我不知道)”开始,二者都是科学的重要组成,但同时都有利弊。

版主在对以上审核中,发生了文字改动。特纠正为如上。
审核过的帖子无法修改,故只好自我回帖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