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碰到有人问:“如何做到,而且又快又好?”这里的“做到”是指态度,愿不愿做;“快、好”是指能力,会不会做。有时候,并非我们不想做,也并非不会做,而是在做的当中有障碍,无疾而终。过去,我们以为做好了计划,并且精确到每月每天,每人每事,就一定能够执行到位。殊不知,一当每天面临着要做的事,人总会有种无形的压力,并因情绪上的懈怠带来成行为上的拖延,最后导致操作中断,计划夭折。从执行层面上看,凡事三思而行未必都是对。
思考犹如一把双刃剑,人因思考而周全,又因思考而拖延。难怪犹太人要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昆德拉在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时也引用了它。昆德拉告诉我们,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发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一点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人总是喜欢在执行时花时间思考如何做,这一思考不打紧,把原来“快行动”的想法变成了“慢思考”,久日久之,计划就在无形中拖延了。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不用思考的动作最简单,简单的动作最易行。所以,简单易行,不是由两个动词搭配的复合词组,而是在更深层次上阐明了如何执行的职场秘籍。它是一种因果关系,凡事简单就易行。
为克服人类因思考带来的惰性,日本财务学院董事长泉正人在其畅销书《提早6小时下班的工作术》中给出了方法。就是设计好工作步骤,让它简单得不用思考就可操作。何为简单,就是把任何复杂的工作设计成标准化、模块化来操作,即满足三“不”原则:不用记忆,不用思考,不用强迫。
比如,企业想通过每周废品控制来降低成本,如果只是在四周贴满标语,提醒员工“少出一点废品”绝对达不到目的。因为这等于让员工“每次生产前,都要做判断,做思考”,很容易因为懒得想,或想太多,放弃了品质控制的关键步骤执行。反之,如果能事先设计好各项关键动作,拟定一份“每周品质控制计划表”,规定员工“每次做什么,步骤1、2、3、4、5……” 等,并写得非常清楚,让员工每次生产前都不需思考,只要照单行动即可。这样可大幅减低执行难度,甚至连续照单操作几个月可能都不存在问题。
又比如,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可由代表客户需求的订单开始,根据订单按产品结构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得出完成订单所需零部件的数量。生产控制人员检查现有零部件库存,是否能满足订单的要求,如果不足,就由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开始,反工艺顺序地逐级“拉动”前面的工序。在此过程中,这个看板就起到了传达指令的作用,通过看板的传递或运动来控制物流,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
另外,为更好地执行到位,只强调“言必行,行必果”是不够的,“果必评”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按照5W2H的方式,把各行动步骤设计成一张“行动与成果检查表”就很有价值。其方法在拙文
《活在当下的5W2H》有所介绍,欢迎阅读。(参见拙文
《活在当下的5W2H》(2009年8月16日))
简单不动脑,做事快又好。简单易行是提高执行力的职场秘籍,它要求凡事先简单,后执行;不简单,不执行。不给拖延留空间,不给偷懒留借口,并鼓励事前多思考,事中不思考,事后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