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3 19:01:23
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些变量,没有可加性,没有可乘性,没有可导可微等等,而必须要用另外一套来加以解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02:51
反对改标题,改了更不靠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03:14
宏观经济学整个研究方法、研究导向的确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在所谓“经济学科学化”的口号下问题越来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03:31
西方经济学本来就不是很严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05:26
社会科学不会是像自然科学那么纯粹,数学的应用是必然的,只有对准确数据的分析才能更正确深入得反映和理解经济现实
诸多媒体广为宣传的某些事例不过是“现象”,再借以平民百姓对更高生活水平的期望及对现实的不满而夸大了。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有待发展的学科,但定义为伪科学为时尚早了,lz很激动啊 -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12:29
假设是多了些 不过也没那么恶心了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15:13
我觉得所谓科学就是能通过实验和事实来验证的,以这个为前提的话,我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科学,因为从近几十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确被事实和实验所验证。这里的验证不是仅仅指证实宏观经济学是对的,如果那样的话科学也未免太狭隘了,这里的事实和验证还指出宏观经济学有些理论是错误的,而且我们得益于这样的检验。基于这个前提和事实我认为宏观经济学属于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9:41:07
DiamondbacK 发表于 2010-1-3 18:33
惊闻宏经的"哲基"!
围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03:57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做SB,但是忽悠人就不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04:33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做SB,但是忽悠人就不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06:45
社会科学理论就是把复杂的简单化,把简单的复杂化。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27:51
经济学家们拿到数据以后就开始建模型,没完没了的计算和验证,得出的结论却和现实P关系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29:06
就说Solow模型吧,它绝不仅仅是定性的描述what, 而是定量的计算了how much.....,举二例如下:

(1)黄金人均资本存量,k(GR)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决策者如何考虑货币政策;
(2)收敛的速度,大约18年走完一半;

LZ至少把Romer的书第一章看完,就知道了定量是高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如果您学过计量的话,就知道宏观计量模型是很多经济理论(如RBC+Calibration)等的基石。

还有LZ总说什么“低级数学变换”,敢问您都看过那些书?是曼昆的么?如果您看看卢卡斯、萨金特的书,甚至看看Paper,就不会如此发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36:57
有人留言我宏观学的不好,只学到皮毛,还有更高级的理论等等,但你们都没有具体说我哪点认识有问题?更高级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欢迎具体指正批评!

我随便提一个吧,更高级的理论如“递归宏观经济学” by Sargent, LZ要是弄懂再来批判不迟。

研究方法么,举一例,动态规划,宏观计量模型~~~

LZ还敢回帖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39:46
永远的新月 发表于 2010-1-3 17:09
谁都知道1+1=2,那陈景润为什么还要用一生来证明呢?
同学 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1+1=2是什么意思 不要被新闻给误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41:01
有些道理哦,呵呵呵,一方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45:01
有见地..思想有深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49:28
snowfoxzc 发表于 2010-1-3 20:36
有人留言我宏观学的不好,只学到皮毛,还有更高级的理论等等,但你们都没有具体说我哪点认识有问题?更高级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欢迎具体指正批评!

我随便提一个吧,更高级的理论如“递归宏观经济学” by Sargent, LZ要是弄懂再来批判不迟。

研究方法么,举一例,动态规划,宏观计量模型~~~

LZ还敢回帖么?
我也随便举一个数学的例子,跟递归和逼近论有点关系的连续二阶有限群,没有李群,你做什么递归~~~好比不确定分母为零,你做什么除法。

再说一个递归的数学模型,BMO(有界共振)空间,或者是更加现代一点的“混沌”理论,沙科夫斯基递归表,1965年那个表,你用李天岩教授的《三周期混沌》论解释一下,或者用解析集的数论解释一下,这些都是数学上的“递归”。。。天~~~你听得懂么??

如果您是百度帝,百度完李群,BMO,李天岩这些关键词准备回复的,我保持围观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52:09
永远的新月 发表于 2010-1-3 17:09
谁都知道1+1=2,那陈景润为什么还要用一生来证明呢?
别露怯了!

你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真正含义么?

你以为陈景润证明了1+2就是证明了1+1=2?

笑死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53:04
宏观,太理想了,不太符合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55:09
WKFLY 发表于 2010-1-3 20:39
永远的新月 发表于 2010-1-3 17:09
谁都知道1+1=2,那陈景润为什么还要用一生来证明呢?
同学 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1+1=2是什么意思 不要被新闻给误导~~
陈景润就没证明过1+1=2.
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写信给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提出两个猜想:

(1)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2)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是3个素数之和。

第二个问题只是第一个问题的简单归纳,关键在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已经明确表示2不在这个讨论范围。
这些大数学一辈子证明1+1=2?不知道是在侮辱数学,还是在侮辱数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0:58:48
撒哈拉的伐木工 发表于 2010-1-3 20:49
snowfoxzc 发表于 2010-1-3 20:36
有人留言我宏观学的不好,只学到皮毛,还有更高级的理论等等,但你们都没有具体说我哪点认识有问题?更高级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欢迎具体指正批评!

我随便提一个吧,更高级的理论如“递归宏观经济学” by Sargent, LZ要是弄懂再来批判不迟。

研究方法么,举一例,动态规划,宏观计量模型~~~

LZ还敢回帖么?
我也随便举一个数学的例子,跟递归和逼近论有点关系的连续二阶有限群,没有李群,你做什么递归~~~好比不确定分母为零,你做什么除法。

再说一个递归的数学模型,BMO(有界共振)空间,或者是更加现代一点的“混沌”理论,沙科夫斯基递归表,1965年那个表,你用李天岩教授的《三周期混沌》论解释一下,或者用解析集的数论解释一下,这些都是数学上的“递归”。。。天~~~你听得懂么??

如果您是百度帝,百度完李群,BMO,李天岩这些关键词准备回复的,我保持围观态度。
厄,其实,我在回复楼主,不知您在此对我的回复是想说明什么?LZ认为宏观缺乏定量计算,我就出来name一个需要动态规划的定量模型,您列举了和递归有关的数学理论……您到底想说什么?您到底支持哪一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01:36
看到这个帖子,说的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又想到郎咸平教授的论点中,经常说我们是被教导着供给需求理论而长大的,但现在经济和金融中很多现象是没有遵循着这一规则的哈哈。这个理论又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那宏观和微观都这样了,我们该做些什么?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02:58
很喜欢楼主的这种探讨精神,只是希望下次这样的帖子,格式上能编辑的好看一些,也省却了我们跟帖者的很多恭喜哈哈。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05:05
经济学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06:55
说人家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还是有点过分的。毕竟人家是经过几个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成熟学科,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的瑕疵就批判整个学科的伪科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72263&page=1&from^^uid=133886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11:10
prinski 发表于 2010-1-2 17:21
4# ahray

新增长模型中设技术进步A(t)=A(0)ent(e的nt次方)
当时我问老师为什么要设为这种形式?老师来了句:这样在以后等式两边取对数求偏导比较方便。
我就崩溃了,什么狗屁东西,自娱自乐的数字公式游戏吧?
这样的模型系数做出来对于实际经济有什么指导性意见?  


伪科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厄,LZ,这个要怪你的老师没说清楚,可能他也不知道。在连续增长求极限就是“e的nt次方”啊,类似于复利(Compound Interest)的计算,Romer的第一章里明文有写啊,您没看到那段话么?

我就是从物理转而学经济的,拜托对它有点积极的态度,我倒认为物理学理论有更多无法解释的黑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22:33
看到啦符合看懂皮肤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23:44
一切因为太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24:17
mhymark 发表于 2010-1-3 20:52
永远的新月 发表于 2010-1-3 17:09
谁都知道1+1=2,那陈景润为什么还要用一生来证明呢?
别露怯了!

你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真正含义么?

你以为陈景润证明了1+2就是证明了1+1=2?

笑死我了!
陈景润在1965年证明结果: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之积之和。(王元院士)
我百度了一下,百度上把陈景润院士的结果表述为1+2。。我无语了。百度比起之前的媒体,也就是这个level吧。上面红字是陈景润院士师兄王元院士的表述,见《科学时报》09-7-2

还有一个例子,06年朱熹平教授在《亚洲数学评论》还是什么刊物上宣布攻克了困扰人类百年的庞加莱猜想,也没见媒体嚷嚷,为啥?因为这个拓扑流形的命题不是一个代数表达式能概括的,仅仅是证明,就达到了300页。呵呵,所以,很多顶级数学家现在并不承认这个证明,但也有强如terry tao的解析数论、逼近论顶级数学家表示支持证明结果。

朱熹平教授的证明结果如果被接受,成就大过任何华人数学家,陈景润院士,华老,关肇直老院士,冯康老院士等人,哪怕我国人最引以为荣的“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教授。可是,这些口口声声数学数学的人,有几个能关注到这个?有几个人知道中山大学的朱熹平教授可能的成就?很多人连阿贝尔群概念都没有的数学level,连豪斯多夫测度理论都不清楚的分析学知识,连一个一次泛函观点下的丹尼尔积分都不会的积分水准,用所谓的“数学”攻击经济学。很不积口德的来一句,有些人啊,数学门都没摸到。。。

经济学公理化我不喜欢,但我至少知道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的逻辑+库兹涅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架的。凯恩斯不仅仅是1936年《通论》,1925年的《邱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也是凯恩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在这里也没听人说,也没人批判了。库兹涅茨,会计恒等式运用于国民经济核算,贡献很大。先看清楚宏观的前世今生,再做论断。如果要拉上数学,至少了解数学吧,说实话,连共鸣定理都不清楚的数学知识储备,就别拿着理学之母——数学,敲打那些跟数字关系密切的学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