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095 86
2010-01-03

   


前篇链接: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71135-1-1.html


这几幅图看上去与文章毫无关系,但是如果你看懂了,你就会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逻辑与占座是完全一样的。

   

人类走向未来之路



昨天喝喜酒去了,今天早上回来一看,有兴趣的人还不少。
由于原帖子已经不能编辑,没有办法,只有另外发一个新帖以回应网友的期待。
我看了看网友的回复,先来说一说大家的评论。
  第一点、
很多人说这个研究没有意义。我倒不这么看。一个研究有没有意义,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也是最不该去考虑的问题。学术不是商业。任何直接的功利可能会毁了他。因此自由是学术繁荣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应该问的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思考,我能得出什么不为人知的、与众不同、独竖一帜的、站得住脚的结论,从而看能不能给人们另外一个看问题的视角,看能不能创造一点儿“知识”、新的观念。例子就不用我举了吧。
  第二点、
这个问题太小了,本身没有研究的价值。实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非常大。意义非凡。这就是一个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的典型例子。人类至今对于某些这样的问题束手无策。我来举几个例子。房价畸形、金融危机,实际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特点。
第三点、
关于数学模型的问题。我绝不是因为他的模型少了才把它拿出来,我本人就不太在行。


      我之所以要把这篇文章拿出来,因为:
第一、
这个问题、现象非常有意义。不是一般的价值。
第二、
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敢恭维,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我们国内的学者理论思维的水平与深度,以小见大,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第三、
绝无贬低、嘲讽之意。我没时间、也没有心情去干这事,至于大家的想法,那不是我的事。




   下面我就具体的分析一下。
1.高校占座这种现象,是一个典型的个人理性导致集体无理性的例子。座位使用效率降低,为了弄到一个位子煞费苦心,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自习的愿望降低等等。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这种做法,最后每一个人都会损失,会感到痛苦,整个集体的理性受到损害,但是大家又很无奈,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只好去适应,于是这种现象或者说叫做安排、秩序非常稳定。
作者认为:占座制度使全体同学的福利水平获得了一个Kaldor 改进。所以,无论是长期还是就某一天而言,在短缺条件下,占座制度都提高了同学们的福利水平。
我不能理解。


2.作者提到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要问的是,什么资源不短缺呢?


3.作者提到制度变迁问题。这个值得斟酌。什么是制度?当你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仔细界定这个问题。因为制度的内涵可大可小。应该区分规则与制度。
占座之前的制度是什么?
“杜绝占座,提高座位使用率”,这个叫不叫制度?
用笔记本占座,是不是制度?
我认为这里几乎不存在制度变迁,还是先来先得,只是形式有了一点变化。
所以更应该看到的问题是:
现实社会里规则与制度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这就跟“潜规则”有点联系了。
不同的集体,规则选择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
一条正确的、毫无争议抽象的原则下,可以形成天壤之别的规则与制度,实施的效果也相差甚远,为什么?
这实际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同样是民主,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之间差别这么大,就算欧美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方向看似对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南辕北辙?


4. 假设学校有L 个同质学生,N 个教室座位,每天晚上有M S1 ,S2 , ,Si , ,SM 去教室自习,M 为随机变量,M L 。考虑晚饭开始到晚自习结束这段时间,设其长度为T ,以食堂开饭时间为起始时刻,Si 在此时间内要进行吃饭和自习这两项活动,他的效用由这二者构成,设他用于吃饭的时间为xi ,去教室自习的时间为Yi ,效用函数为U (xi ,yi) ,Si 需要在吃晚饭和上晚自习这两者间分配时间,以使他的效用达到最大。在M > N ,即教室的座位存在短缺时,我们来比较纯粹的排队制度和占座制度给Si 带来的效用。”
“即使是学校的学生人数或者每晚去教室上自习的人数只比教室的座位数多一个,占座制度所带来的收益也会使旧的制度失衡从而引发制度变迁。”
看上去很专业,实际只是毫无意义的噱头。何况还有一些关键的变量没有考虑,每个人去上自习的概率,每个人对上自习的偏好、价值判断等等。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教室自习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自习去占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3 16:28:49

续前篇

5.对于这个现象,改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问题是因为管理者的冷漠与无智,使得这个“坏”规则能够持续。
无智我就不说了,我说说冷漠。
我读大学上自习的时候,很多座位上的灯是不亮的,于是本来就很稀缺的座位更加紧张,可是管理者为什么就不去修一修呢,如此简单、份内的事都不做,又怎么可能会去关心座位的使用效率,同学们占座的痛苦呢?
只是因为冷漠。
为什么冷漠?一个好问题。
作者建议“学校可以规定一个最大占座时间,即规定一个时点,如果占座者在这一时刻后仍未到,则其所占的座位无效,其他人可以自由使用。最大占座时间规则制定和实施后,那些必定要在规定时间后才能去教室的同学就不会再去占座,而那些由于占了座才晚去的同学就会把去教室的时间提前至规定的范围之内。”
你说可能有效吗?


6.“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某种制度安排,而这一制度安排在既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的,在不改变既定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改变制度安排只能导致效率的降低。”这是作者整篇的重要结论,你看懂了吗?
     我是不懂。

7.最后的结论,更是画蛇添足,太过于牵强了。记得小时候写文章老师怎么教结尾的吗?就是这个样子。

8.再看整个文章,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专业的词汇不少。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制度变迁、效用、逆向选择等等,我倒是觉得是花里花俏、装饰门面的噱头,就像那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有些甚至根本就用错地方。
就像交易成本,占座越来越困难,这叫做交易成本?


有兴趣的同学看看这个案例,要比占座复杂、棘手一百倍。至少我这么认为。

我们7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应该都还有印象,那时候流行放电影,谁家有喜事就放电影,在坪中拉块幕布,附近村民们自己带来凳子,但是远处赶来的人不可能带凳子(我们小时候经常跑很远去看电影),没有凳子的人坐在后面地上又看不到,因此就只有站着,或者坐在最前面,但是太近了,看的不爽,既然反正得站着那就哪里都是站,于是就到处窜,再加上村民们的凳子高矮不一,身高也高高矮矮的有,何况还有小孩,于是就出现了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人站着看,登子往往不是用来坐,而是用来站,而且经常因为挡住了后面的人,一言不合就开始打架,我的印象中好像不打架的次数比较少,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象上次打输了,特意寻报复的。那种一边幕布上过招(武侠片),下面看电影的人也在“过招”,当时主要注意看打架去了,不怎么觉得,如今想来甚觉好笑。其实还有一种秩序,大家按高矮次序排好,象电影院一样,同样是看电影,但大家都舒服,也不太会起冲突。


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附:

让你大跌眼镜的“博士”论文,以赏读者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71135&page=1&from^^uid=12990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7:15:26
不希望他沉下去,顶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8:34:04
大家可以看看·········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18:54:24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 21:47:33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