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今天公布第12篇第1章(共两节)和第2章。
【2】希望看到文章后复制、保存、收藏。
【3】文中用【】括起来的部分,字体均小一号。
第12篇(未来经济模式)的第1章(中国的顶层设计)和第2章(中国的未来之路)从2012年3月中旬开始整理,主要写于2012年4月至6月。2012年7月23日完稿。
第12篇 未来经济模式
【4.12】
本篇各章节以经济视角划分,应属于未来经济学的内容。
未来经济学,可称为全民经济学,也可称为最优经济学。
第1章中国的顶层设计
【80:4.12.1】
(总第80章:第4部.第12篇.第1章)
第2节 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
【80:4.12.1.0.2】
2.1 中国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
中国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符合中国国情。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走弯路。
什么是中国国情?我们不谈中国的过去。立足当前,只谈现在的国情。
在下面,分析一下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
2.1.1 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差异
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差异是人口。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人口也仅有3亿多,而中国人口近14亿。这是主要差异之一。
中国即使经济发展了三十年,目前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就业,中国需要解决的就业量与美国需要解决的就业量就不可类比。
美国需要解决超过2500万人的潜在就业问题(包括非稳定就业,半日工和零工。美国金融危机较重时官方失业率达9.8%,统计失业人口近1500万;就业不足率大约是17%,约2500万美国人要么失业、要么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按同样标准,中国潜在需要解决的就业应不止十倍;美国可能需要解决5000万人实现理想就业(包括失业者和低收入的非理想就业者),而中国未来可能需要解决超过五亿人实现理想就业。理想就业,是指能有全面社会保障,工作稳定,生活无忧,比较有幸福感的就业。理想就业,比较接近于目前西方定义的中产阶层。
中美双方解决就业的潜在任务和压力不是一个数量级。这是中国和美国很多不同之中的一个较大不同。
中国过高的人口规模这种现实,促使我们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寻求全面的就业解决方案。
【目前世界还是在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和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虽然中国在就业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创造了很多就业,但是作者认为,中国按照传统经济思想解决就业问题,只能实现部分国人充分就业,而且过度的就业创设也将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
这样的现实(及其它现实)提示我们:按一般方式创造就业并不是理想的方法;解决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就业难题,应该还有更合理、更正确的方式;要想彻底解决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就业与保障,需要拓展思想,寻找新的道路。】
2.1.2 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多差异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不仅是需要解决的就业数量,还存在更多国情的差异。下面通过对发达国家市场与就业的分析,认识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与不同。
【1】中国与发达国家起点不同
中国与美国对比,中美发展和起步的先后不同。中国经济起步之时,美国已站在世界的顶峰。
在本书前面篇章中,对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占有天时、地利、人才和技术,取得了领先优势。
【2】发达国家是在占领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才实现比较充分的自然就业
通常情况下,一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应是本国就业的基础。但是从西方国家整体来看,就业并不完全是基于本国需求,而是非常依赖于占领世界市场带来的需求。
在近现代,西方国家基本主导了世界高端产品市场。全球比较高端的产业和生产技术,绝大部分掌控在西方国家手中。
通过占领海外市场,外部市场的额外需求补上了本国内部需求不足的缺口。外部市场不仅直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弥补了国内就业的不足,使西方国家基本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而且来自海外市场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在国内通过涓滴效应带动了国内消费,促进了国内就业,提高了国民的收入,使国民富裕起来。(这种效应甚至影响带动了周边紧密联系的中小国家。)
西方国家在现代很多时段能实现比较充分的自然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看是建立在占领世界市场的基础上。而且直至今天,西方的富足和就业,依然是在占领世界市场,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的基础上。
具体看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国家美国,很明显地看到,美国的军火(洛克希德-马丁)、飞机(波音)、汽车(通用、福特)、电气(GE)、农业(嘉吉、阿丹米ADM、孟山都)、医药(强生、默克、辉瑞)、金融(美林、大通曼哈顿、花旗、纽交所、纳斯达克)、网络(谷歌、推特、脸谱、思科)、软件(微软、甲骨文)、电子(苹果、IBM、DELL)、服装(NIKE)、餐饮(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饮料(可口可乐、百事)、超市(沃尔玛)、消费品(宝洁)、娱乐(迪斯尼、梦工厂)、传媒(CNN),甚至包括航天业和美联储,各行业核心企业都是国际化的,在服务国内同时占领世界市场。
深入分析其它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卢森堡,乃至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也是如此。
【3】高低端不对称的贸易
在西方国家主导的高端产业,本国内的市场消费能力往往不能全部消化所生产的产品。同时,一些产品的最低生产规模超出了某一国家的市场容量。所以,这些产业的很多产品需要面向海外市场。只有全球的大市场,才能消化本国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高端产品和服务对外出口,在国外取得额外的消费市场,支持了本国就业,甚至是解决本国就业的关键。
出口同时,从外部进口低价的原料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对处于高端的国家来说,进口来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国民福利的过程,使本国国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或提高。
高端和低端贸易交换,高端产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对应的一般是高利润或高工资,或二者兼备,体现的是高生产率、高福利保障和较低的个人劳动量。而低端产业一般正相反。
虽然贸易在形式上是价值平等交换,但是内在并不是等价的;虽然表面上各取所需,实际并不是对称的贸易;虽然总体上是贸易平衡的,但是高低端获得的利益是不相同的。——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以高端工业品和制成品,换取了处于低端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原料和生活必需产品。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很多时候只有被动接受。有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貌似主动开拓市场,实则是被动地进行着不够公平的贸易。
一个国家正常应该出口本国富余的产品。然而有些时候,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需要为了某种特定原因,如解决就业、创汇、获得技术等,大量出口自身更需要的优质消费品。这使本国国民本应得到的福利让渡给了发达国家。
不仅如此,当今世界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是,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就业人口拥有高收入、高福利、高社会保障,对应的是,低端的发展中国家从业人员很多人缺乏基本保障。
这让人产生必然的联想,即发达国家各国的比较充分就业和高社会保障,是否是以下游发展中国家的不充分就业和潜在失业为前提和代价的。这种潜在失业更多是表现为,很多人口集中在农副等产业维持生存。
观察西方国家的比较充分就业各时期的就业变化过程,会发现这是一种动态的内外就业平衡过程:不断占领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形成就业;同时国内放弃一些不再有很高价值的、无利可图的和无竞争力的产业。
这样的变化过程持续下来,才最终逐渐形成国内比较充分的就业格局。这种格局是各发达国家不断地主动进行就业调整、选择、舍弃和被动竞争淘汰的结果。
从这种角度看,可以认为发达国家的比较充分就业是在充分占领世界市场基础上的就业,高收入和高福利也是在占领世界市场基础上的高收入和高福利。占领世界市场,是西方国家实现较充分就业和富裕富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说,西方国家是因为占得先机,取得领先优势,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占领世界高端市场,基本实现富裕富足和全员就业。
这样的结论,提示说明在目前世界现有的发展模式下对外贸易、对外开放、加入竞争、占据高端的必要与重要。
但是,这种必要并不说明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暇的、最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普世价值。
首先是因为,高低端的贸易交换给各自带来的利益很多时候是不对称的。发达国家通过占领高端市场所形成的发展、就业和富裕,伴随的是低端发展中国家大范围的缺乏基本保障和潜在失业。这种局面和状态如果长期维持下去,显然是不应该的,不合理的。高低端人类的巨大差异将使这种模式失去道义基础和普世价值。
其次,这种发展、就业和富裕,对发达国家来说,也并不是恒久稳定的,可永远持续的。通过占领世界市场所形成的充分就业,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维持一定时期,却难以持久。
【4】不稳定的经济格局
各国经济、世界经济、世界贸易的种种现实,说明这样一个结论:现行世界经济和现行经济模式是不稳定的经济。
【4.1】发达国家对外出口高端产品,占领世界市场,是为了换取实际利益,而不是取得外国的钞票。实际利益的获取最终是通过进口,得到外部的产品和服务。
既有所得,必有所失。大量出口必然导致大量进口。大量进口当然会导致主动或被动让出部分不适宜本国生产的产业,势必挤占冲击本国内一些产业,形成自身的短板,甚至形成某些产业对外的依赖。
【4.2】在一切顺利时,对发达国家来说对外贸易是带来巨大利益的美妙的动态平衡。
然而,利益不对称的平衡结果从来就不是长期稳定的。
既然占领世界高端市场对外出口可以谋求不对称的利益,既然天赋人权,在当今全球开放的背景下,世界上任何国家就都可以谋求这种利益。
当所有各方都争取获取高端不对称的利益时,可能就意味着所有各方都将失去这种利益了。
这时很自然,发达国家的好日子将无以为继。
【4.3】关于世界对外贸易,存在一个潜在的原理:当世界上所有国家在一个水平线上平等竞争,都依赖外部市场之时,等价于所有各方均没有外部市场。
这种状态下的进口和出口,只具有破除本国发展约束、解决本国资源短缺、产品互通有无的意义,在整体上失去原来不对称地占领世界市场时获取外部需求弥补内部消费缺口和额外创造就业的意义。
该原理通过揭示终极状态,提示人们需要全面正确认识对外贸易。
不过,对这个比较清晰的远景,很多国家都比较忽视或故意视而不见,只想着通过谋求自身的优势来获取不对称的利益。
【4.4】当中低端国家也具备能力开始向高端发展之时,发达国家的巨大优势将不再,建立在占领世界市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和高收益也就难保,也就出现了较高失业率,出现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今天,一些西方国家的现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目前,世界各国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线上,上下游差距还比较大,上游国家还具有较大比较优势。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走向上游,参与世界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当更多国家向上趋同之时,则所有上游国家都趋近等价于失去优势。失去优势的国家都会存在高失业现象,除非进行就业创设,或者以农业维持生活,通过潜在失业来解决就业。
当今整个世界,发达国家除了少数特别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如德国)之外,均出现这种端倪,实际在验证着这种趋势。
【4.5】世界经济的这种趋势背后,隐含着一个比较明显的事实: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封闭市场内的高端就业数量是有限的。
就是说,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周期内,世界市场所容纳的高端就业是有限的。
虽然世界市场不断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增长和高端就业,可以部分缓解各国对高端的竞争,但是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往往不及世界各国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的速度快;世界高端市场容量的增长,往往不及发展中国家向高端的成长速度快。
【4.6】近些年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占据优势时,更强调自由贸易;当失去竞争优势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
对处于高端的国家来说,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受到其它方竞争,会导致本国产品的市场萎缩。这自然会导致失业,甚至最终连带导致虚拟创设的就业一同消失。
这时,发达国家往往会想改变自由贸易规则,寻找各种理由,采取反倾销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进行实质贸易保护,维护自身利益,打击竞争对手。这种贸易保护的情况,在发达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时,尤其容易出现。
这种政策变化,当然会导致更多的贸易争端和经济波动,使世界经济陷入不稳定之中。
我们还看到,历史上不少处于高端的国家在面临失去领先优势时,为维护自己利益,常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非经济手段甚至军事手段,打击、打压经济对手,来维持领先优势。
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更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仅不稳定,而且可能是混乱和战乱。
在过去只由处于高端的少数发达国家完全占领世界市场的时候,各发达国家有时可以一荣俱荣;当出现更多竞争对手,共同占领高端市场的状态发生改变之后,发达国家往往一损俱损。只有具备特别竞争优势的国家可以避免经济下滑,比如早前的日本,现在的德国,和一些具有特别优势的北欧国家。
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因为具有共同的利益,往往形成利益集团,以同一立场或接近立场维护自身集团利益。原来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七国集团的目标之一就是采取各种行动维护共同利益。
所以,为面对复杂局面,一些重要的大国就有加强军事力量的客观需要,争取达成战略平衡,遏制和防止一些国家和集团在某些时刻可能有采取非经济手段乃至军事手段的冲动,以保卫自身安全、利益和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各大国的核力量平衡和世界发展的文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一些国家免受这种形势下的军事威胁。但是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存在一定历史痕迹和潜在危险。人类还需要防止某些国家处于极端状态下,无路可走时,通过战争方式来谋取优势、宣泄压力、转移视线、麻痹人民,以摆脱经济困境。
这样去看,就会认识到,需要给人类社会提供新的生路。
因为无论任何贸易保护和经济手段,建立任何军事优势和军事防卫力量,都只是局部被动应对,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模式,能够给予人类确定的共生之路,这样才可以彻底避免潜在战争,为未来缔造真正和永久的和平。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