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面明镜,今年的就业形势在牵动630万大学2010年毕业生神经的同时亦清晰折射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现状:在为“保增长”而采取的种种短期措施的刺激之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已无悬念,而在复苏的大潮中,国企及金融地产企业的大规模扩张显得格外耀眼。又到2010年毕业生求职季。 和去年一样,今年各高校论坛的求职版,以及高校附近的求职照照相馆和求职旅社也准时火爆了起来。
然而,在相似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不一样的事实:和去年的就业寒冬相比,今年的招聘“气候”暖意融融,到了商场换上圣诞灯饰的时候,不少学生们已能够怀揣着offer准备期末考试。
就业形势的复苏应归功于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使中国劳动力市场保持了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
中智调研显示,在招聘“寒潮”之后,2009年四季度企业招聘意向出现上扬,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了15%至20%。
如同一面明镜,今年的就业形势在牵动630万大学毕业生神经的同时亦清晰折射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现状:在为“保增长”而采取的种种短期措施的刺激之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已无悬念,而在复苏的大潮中,国企及金融地产企业的大规模扩张显得格外耀眼。
国企“凶猛”
12月4日,复旦大学2010年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现场人声鼎沸。本次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249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0%。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招聘单位中地方**和国有单位的数量达到147家,占总数的六成。各**机关、国企等单位的摊位前挤满了前来投递简历的2010年毕业生。就在几年前,国企的宣讲会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还显得门前冷落。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南方暨南大学的国有银行招聘现场。“四大行”今年为2010年毕业生们提供近2000个岗位,比去年增加了60%,约有1.8万名2010年毕业生涌入招聘会现场。
去年,在国外投资银行及金融机构纷纷缩减或取消校园招聘时,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就曾逆势招聘3.75万人,今年和去年相比,招聘规模更是有增无减,仅中国银行今年就招聘万人以上。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招聘比例占今年已签约本科毕业生的33%,并且,国有银行、电力、通讯等行业企业仍在招聘过程中。麦可思总裁王伯庆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2009年国有企业的招聘比例还很难计算,根据我们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国企的招聘比例仅为21%多,而截至2009年8月底,已签约的2009届毕业生中只有21%就业于国有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国企的2010年毕业生招聘比例是大幅度增加了,可以称得上‘迅猛’二字。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大学资质优秀的毕业生以往都将目光投向外企,以进“四大”、进“宝洁”为目标,而现在不少2010年毕业生将目光投向国企、央企。“这可能和国企在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有关。”复旦就业办主任陈浩明分析道。
葛同学是南京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获得通信行业巨头华为的offer之后,他仍在等待中国电信的消息。“这些垄断企业日子比较滋润,而且现在3G很火,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他说道。
在2009年“大学生最佳雇主”前20名中,国企的数量超过了外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都是上榜企业。
金融地产升温
目前,地产类企业招聘也逐渐火爆。
为了未来的战略扩张,保利地产、万科地产、招商地产、中海地产等都纷纷启动了各自的校园招聘计划。其中保利地产今年拟招聘房产和物业类人才262人,去年仅招100人。而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后,房产高级人才需求也一路走高。
“房地产企业招人基本上取决于土地的投放,拿一个项目组一套班子,今年下半年开始拿地的公司增多,需求量也飙升,需要的大多为相关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人才,工作年限越多越吃香。”资深猎头专家陈思宏先生对CBN记者说。
“四大”光环褪尽
在国企和金融地产企业的映衬下,和资本市场关系密切的“四大”今年的招聘形势却显得黯淡无光。四大指的是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德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今年9、10月份,“四大”开始进行2010年的校园招聘。但总体来看,2010年计划的招聘人数仅和金融危机影响最深重的2009年大体持平。而本科毕业生的底薪去年是5500元,今年却降到了5200元。
“已经没有过去的光环了。”在毕马威工作4年的张先生从MSN那头抛来这么一句,“去年开始工资增长幅度锐减,由之前的30%降至1%~2%不等,而且潜规则中加班却没有工资。现在是暗流涌动,人心思走。”提到去年年底那场裁员降薪的风暴,张先生还是心有余悸。
企业饭碗减少8%创6年新低 就业形势很严峻
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指出 金融危机还将影响两三年 大学生毕业时确定单位的比例不到40%———
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今年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望达到上年水平,但是,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非常大,企业现有岗位约减少8%,是最近6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对就业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