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9-1-3 16:06 
你就是心中有鬼,不敢贴!
我们来看看曼昆经济学中是怎么说的。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1-3 14:47
这个是你应该贴出来才对呀,你为什么不贴呢?
关于牧牛人与农民,曼昆开始并没有提生产者这个词,后来说 ...
你就是心中有鬼,不敢贴!
我们来看看曼昆经济学中是怎么说的》
第一,曼昆“假设农民和牧牛人每人每周工作 40 小时,并可以把这个时间用于种土豆、养牛,或两者的结合上。”并假设了“表3-1 农民和牧牛人的生产机会”:“农民用10小时生产1磅土豆,20小时生产1磅肉。牧牛人在这两种活动中的生产率都较高,可以用8小时生产1磅土豆,1小时生产1磅牛肉。”
注意:曼昆在比较牧牛人和农民的生产率时根本就没有说他们生产的土豆或牛肉都是用来出售的,并没有说牧牛人和农民都是企业。特别是,按照曼昆后面对两人如果进行交易的分析,那么农民只要生产土豆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生产牛肉。所以,农民既生产土豆、又生产牛肉的情况只能发生在农民自己消费自己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情况下。
第二,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曼昆又假设“如果农民和牧牛人选择自给自足,而不是相互贸易,那么,每个人消费的就是他所生产的。”也就是说,表3-1所表明的牧牛人“在这两种活动中的生产率都较高”完全可以发生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
不仅如此,曼昆还继续假设,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牧牛人选择每周“生产并消费2.5磅土豆和20磅牛肉”的B组合,并在“在吃用了几年B组合之后,牧牛人有了个主意,并与农民交谈”,希望后者能够与他进行贸易。
这就是说,在这几年中,牧牛人和农民都是自给自足的独立生产的个人。
第四,为了说明贸易的好处,曼昆在后面首先介绍了生产者的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绝对优势。在我们的例子中,牧牛人无论在生产土豆还是生产牛肉中都有绝对优势,因为它生产一单位这两种物品需要的时间少于农民。”
这里的“我们的例子”显然就是讲“表3-1”所显示的那个例子。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牧牛人和农民都是曼昆所比较的“生产者”。
难道你能说,在曼昆看来,只有在两者进行贸易时,才有牧牛人在这两种活动中的生产率都较高,而在两人“选择自给自足”“每个人消费的就是他所生产的”情况下,牧牛人在这两种活动中的生产率都不高吗?
所以,说曼昆的生产者就是生产并出售商品的企业,就是你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歪曲,胡说八道。
——————————————————
谈到贸易了,曼昆提出了生产者的概念,生产者首先是贸易者或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