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xiaohu 发表于 2010-3-4 16:03 
杨小凯的思想很吸引人,但要把它用来好好解释问题却很难。我最近碰到的问题,要接受新兴古典,就要有一个对报酬递增的充分认识,要相信其合理性和存在性,不仅是在思想上,而且是在模型上。小凯并没有专门的paper论及报酬递增,我也发现,新兴古典的生产函数与新古典的完全不一样,新古典投入和产量的关系;新兴古典的生产函数,不是绝对量,那Y又代表什么含义?楼主写过《劳动分工一定要求边际报酬递增吗?》,对此有没有独到见解?
觉得看看陈军昌老师的博士论文,应该就找到答案,我也是看了陈老师论文一点内容后才有点明白的。以下内容是我读陈老师博士论文145想到的,陈老师论述了间接定价理论企业理论方面a可以小于1/2,我写的可能是错的,请批评。
读陈军昌老师博士论文145页所想
粗浅的想法,关于间接定价理论,很复杂,请批评指点。
假设社会上有两个人A和B,A生产中间产品,B生产最终产品,用中间产品才能生产出最终产品。假设两个人事后能平均分配最终产品,同时假设A、B两个人的劳动时间都为1。不考虑其他因素。
一、1.A去除将中间产品交给B所用时间后能够生产出数量为1的中间产品。B去除从A处取到中间产品所用时间后能够生产出数量为1的最终产品。
2.A去除将中间产品交给B所用时间后能够生产出数量为1/2的中间产品(这里A将产品交给B所用时间长于第一种情况,所以生产出的中间产品数量少于第一种情况)。B去除从A处取到中间产品所用时间(这里B从A处取得中间产品的时间短于第一种情况)后能够生产出数量为1/2的最终产品。
3.这个社会采取第一种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
二、数学表达:
下面的C1——C4都表示交易时间,两种情况下的M相同,L都等于1。X是中间产品,Y是最终产品,M是中间产品结合劳动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生产率。
1.X1=(L-C1) Y1=M(L-C2)
2.X2=(L-C3) Y2=M(L-C4)
3.因为C1〈C3,C4〈C2,C3-C1》C2-C4,所以这个社会采取第一种方式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