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444 11
2010-01-12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的张磊,“已经保证”向耶鲁大学捐赠888.8888万美元,并称耶鲁大学改变了其一生。不少中国网友对此事表示不满,认为张磊不该向耶鲁捐款;也有网友反思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据悉,张磊还是耶鲁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

        昨晚,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得知,1972年出生的张磊来自我省驻马店,曾是该市高考状元,耶鲁毕业后曾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
同桌讲述张磊当班长人缘很好
        “捐赠美国耶鲁大学的张磊,是我高中同学。”昨夜9时许,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驻马店日报社法制周刊主编张承训,张承训上网看到张磊的照片后,兴奋地喊叫起来:“就是他,我俩高二、高三还是同桌,关系很‘铁’。”
据介绍,张磊是驻马店市驿城区人,父亲是市外贸局干部,家庭条件较好。1986年,张磊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驻马店高中。高二,文理科分班,张承训和张磊被分到了107班(文科班)。排座位时,因俩人一样高,班主任老师孟法制将他俩排到了一起。
         “当时,驻马店高中是驻马店市成绩最棒的高中。”张承训说:高二开学不到一个月,张磊就被同学们选为班长。当时选班长,是民主投票选举,张磊人缘很好。
说起张磊的人缘,张承训举了3个例子:张磊的爸爸藏书多,张磊经常将书抱到班里,让同学们看;张磊当时家住市区富强路,距学校不到50米,每到周末就带同学到家里,他母亲热情慈祥,经常蒸肉包子给同学们;体育课上,张磊爱组织同学们踢足球,他的传球和射门常常引得同学们喝彩。
           “张磊听课很认真。”张承训说:高二、高三同桌两年,张磊是那种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的高效率人。
          1989年,张磊以驻马店市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张承训说:“我清楚地记得,毕业聚会时,班主任孟法制老师让他讲两句。他说,学习没啥技巧,学的东西课堂上消化就是了。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班主任回忆张磊最看重的是效率
          昨夜10时许,记者终于拨通了张磊高中期间班主任孟老师的电话。“刚才电话一直占线,是张磊的几个当年要好的同学打来的电话。”“张磊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孟老师说:1986年秋季开学才几天,张磊的特点就显现了出来。他说话语速很快,但吐字清晰,表达概括能力强。同学们选他当班长,高二、高三期间一直没换过班长,一直是张磊管理全班同学。
        “在高中期间,他读了很多课外书。”孟老师说,“有一次,见他课桌上放着《资本论》,我好奇地问他,他说已看过两遍了。张磊上高中不是死读书,涉猎面很广。”
         孟老师告诉记者:优秀学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张磊大学毕业后,每年春节总是让同学们给当年的老师和班主任捎句问候;当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创办了一个门户网站。后来门户网站转手之后,他才从事金融服务业。卖网站那年,张磊回驻马店,还请当年的高中老师和部分同学在大酒店里撮了一顿。
知情人说他给耶鲁捐款很正常.
        11日深夜11时许,张磊的知情人——高中同班同学、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梁宇(现为国内某银行金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张磊现在正在北京,国内现正在炒作他的这一举动。对这件事,他不愿直接面对媒体的采访。我刚和张磊通过电话,张磊说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梁宇告知张磊,大河报作为家乡的报纸,对这件事情很关注。张磊委托梁宇转达他的意思说:自己对中国和美国都熟悉,了解中美文化,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在耶鲁管理学院求学,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在华尔街金融界的历练,使自己达到了一种层次。他创办Hillhouse Capital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以耶鲁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运作起来的,耶鲁在公司初期运作期间投资帮了很大的忙,其资本来源主要是美国;如今事业做大做强了,捐赠耶鲁是件正常的反馈与报答,没有必要进行任何炒作。
                                                                  张磊自述我为什么捐钱给耶鲁
          我1972年出生,198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我选择的专业是国际金融。当时其实我连国际金融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优秀学生都在学这个专业。
         1998年,我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我选择了耶鲁大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我父母唯一听说过的外国名校。在中国,耶鲁也是人们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这也是我想回馈耶鲁大学的原因之一。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互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所以我极想改变这一点。
        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在耶鲁上学的时候,我离开过一年并回国创办一个网络公司。后来网络泡沫破灭,我又回到了学校。我曾经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和华盛顿新兴市场管理机构工作过,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我在2005年又回到了中国,开始了我自己的投资基金。我们以3000万美元起家,而现在我们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5亿。我创办的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据称负责管理耶鲁大学基金在中国的投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基金。 注:自述有删节 (文章来源:大河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 23:05:32
中国的教育界该反思 可是一直都没改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23:20:09
捐给谁是他的自由。。。
更何况耶鲁对他的帮助确实很大。。。
国内的人该反省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23:40:05
什么叫回报,这就叫回报,西方高校是授之者渔,国内的学校顶多是授之者鱼,甚至不要脸的是要学生的鱼,学生怎么回报你,想得美,结果学生捐款的往往是应其当校领导的老师、同学之邀,给同学个面子,而不是真心回报母校的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10:03:34
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耶鲁, 张磊, 薛涌

相关词条:耶鲁, 张磊, 薛涌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薛涌 旅美学者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4275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10:35:49
国内的学校顶多是授之者鱼,甚至不要脸的是要学生的鱼

没错,抢我的鱼~~~~~~~当我吃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