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21 02:13:11
晕吧,你们两人讨论问题的效率,那就是老牛拉破车啊,急也把人给急死了,5555555
呵呵,忍不住插了一句。当然,不能因为我的感受而影响你们的讨论,我这边尽量忍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09:41:33
whm303 发表于 2010-1-21 02:13
晕吧,你们两人讨论问题的效率,那就是老牛拉破车啊,急也把人给急死了,5555555
呵呵,忍不住插了一句。当然,不能因为我的感受而影响你们的讨论,我这边尽量忍着。
这个问题已经吵了百多年了。忍忍吧,要不了多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0:32:50
先不考虑一个人群同时生产各种产品的相互影响情况,假设每个人群各种产品都生产:

甲人群:10个苹果/1小时,6斤大米/1小时,1尺布/2小时,1把斧子/3小时;
乙人群:10个苹果/1小时,6斤大米/1小时,1尺布/2小时,1把斧子/3小时;(例1)
丙人群:10个苹果/1小时,6斤大米/1小时,1尺布/2小时,1把斧子/3小时;
丁人群:10个苹果/1小时,6斤大米/1小时,1尺布/2小时,1把斧子/3小时。

    很明显,从理论上讲,交换与自己生产的结果是一样的(各种产品的生产率都要有所降低)。但是,根据前面的讨论,这不是不能交换只是交换与自己生产的结果一样。

    如果进行分工合作生产,可得到如下的数据: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其好处是,对比上面的例子(例1),各种产品的生产率都提高了(提高的幅度未必相同)。
    要想计算好处,只需把提高的幅度计算出来就可以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1),交换与自己生产的结果是一样的。同理,在下面(例2)这种情况中,其交换与自己生产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事实上,在上面的例子(例1),要是交换成本不是特别巨大或根本就不允许交换,各个人群一定会选择只生产一种产品而用交换的方式获得其它产品。
    因为,一个人群一旦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不是全部产品,其生产率的情况就等于过渡到了面的例子(例2)中。换句话讲,受利益的驱使,经过自觉不自觉的选择,分工就自然形成了。也可以这么认为,其生产情况始终是处在“交换与自己生产的结果一样”的状态中,最终过渡到了下面的例子(例2)。

    在没有阻碍的前提下,每个人群可以自由选择生产一种产品,这也就相当于如下的例子: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乙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例3)
丙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丁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要注意,每个人群不能同时生产各种产品;要是这样,这就等于退回到什么都生产的例子(例1)中了。

    分析这个例子(例3),是想得出这么一个重要结论:交换必须在没有额外好处的情况下进行。(其实际的好处,通过计算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可以求得。)

    假设丁人群生产斧子并擅自提高了斧子的价格,那么其他人群就会放弃原有的生产转而生产斧子。甚至,直接就提高所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果必然是,生产秩序被破坏,最终对谁都没有处好。
    因此不难想到,其好处一定要平分,谁也不应该额外多得。

    所以此时的交换比例就应该是:每个人的劳动时间相同,所得到的产品也相同。
    以例3为例,交换比例是:60个苹果:54斤大米:18尺布:10把斧子。

    这也是等价交换的意思,好处要对比没分工合作前的生产情况。实际上没必要再对比好处,只要进行等价交换就能做到平均分配好处而使生产处在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1:04:16
在下向来眼拙,一直想问,分工以后是不是还能倒回来,比如说一群过去既生产布又生产大米的人,在专门生产布后还能不能再退回来回到从前,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可以,不过在下看来这已经不可能了,说实话如果是这样,这种所谓的讨论根本毫无意义。实际上分工同时制造了一种生产秩序,任何改动,要么是生产技术的变动,要么就是生产破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1:31:15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21 11:04
在下向来眼拙,一直想问,分工以后是不是还能倒回来,比如说一群过去既生产布又生产大米的人,在专门生产布后还能不能再退回来回到从前,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可以,不过在下看来这已经不可能了,说实话如果是这样,这种所谓的讨论根本毫无意义。实际上分工同时制造了一种生产秩序,任何改动,要么是生产技术的变动,要么就是生产破坏。
        不知这样解释一步兄是否能理解:
    分工以后再倒回到每人什么都生产(布和大米)是不可能了,但这不等于说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人群不能转产去生产别的。
    比如,布的利润巨大,生产大米的人群就有可能放弃种地而改建织布厂去生产布。
    房地产不挣钱,猪肉价格又高,有些房地产公司不就去养猪了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1:59:53
这里有一个问题,转产时是否会产生以下问题,转产会不会对原有的资源或者说社会生产产生影响,比如转产可能淘汰了一部分技术生产者,,房地产资本家当然可以养他的猪,建筑工人可就失业了,如果他又找不到工作,假设他们又代表一定的分工下生产的代表,那么分工肯定也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2:18:0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21 11:59
这里有一个问题,转产时是否会产生以下问题,转产会不会对原有的资源或者说社会生产产生影响,比如转产可能淘汰了一部分技术生产者,,房地产资本家当然可以养他的猪,建筑工人可就失业了,如果他又找不到工作,假设他们又代表一定的分工下生产的代表,那么分工肯定也变了。
        没错,一定会对社会生产产生影响。因此,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就是要使经济不过于波动。
    但因为分工再分工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像临时性的失业也就在所难免。
    任何一个社会对失业都不可能坐视不管,但其管法并非要完全消除失业,而是要给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2:21:38
一个社会是不是应该完全消除失业,据我的研究,这既不可能在理论上也不应该。
简单说说原因就是,这样的社会将停止发展或发展非常缓慢。
(一步兄要是愿意,可专门开一个帖子讨论此问题。题目比如为:适度的失业应该吗?是否应该完全消除失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0:58:50
213# 王志成2010

1、因为分工而提高生产率,这正是分工的目的。我没有异议。
2、我不认为交换比例是你说的那样。事实上,如果需求发生变化,供给又是刚性的话,交换比例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3、你说的比例是可以波动的。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生产并不会转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1:18:25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 20:58
213# 王志成2010

1、因为分工而提高生产率,这正是分工的目的。我没有异议。
2、我不认为交换比例是你说的那样。事实上,如果需求发生变化,供给又是刚性的话,交换比例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3、你说的比例是可以波动的。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生产并不会转换。
1、
2、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从何谈起“供给又是刚性的话”?
3、视波动误差,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可忽略不计,也就无须转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2:16:2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1 21:18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 20:58
213# 王志成2010

1、因为分工而提高生产率,这正是分工的目的。我没有异议。
2、我不认为交换比例是你说的那样。事实上,如果需求发生变化,供给又是刚性的话,交换比例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3、你说的比例是可以波动的。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生产并不会转换。
1、
2、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从何谈起“供给又是刚性的话”?
3、视波动误差,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可忽略不计,也就无须转换了。
1、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供给的变化。在你的例子里,生产转换是困难的。
2、因为生产转换的困难,因此,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23:02:19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1 22:16
1、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供给的变化。在你的例子里,生产转换是困难的。
2、因为生产转换的困难,因此,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很大。
如果生产转换很困难,那价格波动可能会很大。
只是在所举的例子中,没有理由不按正常的比例进行交换,因此也没必要转换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09:14:32
例1、例2、例3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生产转换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2:07:39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09:14
例1、例2、例3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生产转换困难。
从例1到例2.,这不是一下子转换的,中间肯定会有很多不同数据的变化过程。只是作为理论分析,在可以不考虑的前提下,就不必仔细研究其中的变化过程了。

从例2到例3.,理论上,可认为不用转换。
(实际上,还会发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转换。比如,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率,开发新产品,创新,兼并,等等。当然,这就超出本题目了;要是感兴趣,可接着讨论。像你举的例子,也是很现实的,只是比较特殊,要是愿意,也可以接着讨论。只是要注意,在谈论过程中不要抱着非把对方干掉不可的想法,要是这样就没什么意义和意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3:40:3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2 12:07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09:14
例1、例2、例3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生产转换困难。
从例1到例2.,这不是一下子转换的,中间肯定会有很多不同数据的变化过程。只是作为理论分析,在可以不考虑的前提下,就不必仔细研究其中的变化过程了。

从例2到例3.,理论上,可认为不用转换。
(实际上,还会发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转换。比如,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率,开发新产品,创新,兼并,等等。当然,这就超出本题目了;要是感兴趣,可接着讨论。像你举的例子,也是很现实的,只是比较特殊,要是愿意,也可以接着讨论。只是要注意,在谈论过程中不要抱着非把对方干掉不可的想法,要是这样就没什么意义和意思了。)
呵呵,你觉得我是抱着非把你干掉的想法吗?我不会那么没事干吧?我觉得我们的讨论应该会使自己发现不足,能够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检验。如果能够学到一些新东西,那就更好了。

至于例1和例2生产率的差异,我认为应该是生产转换的困难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3:50:29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13:40
至于例1和例2生产率的差异,我认为应该是生产转换的困难造成的。
什么意思,可否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3:59:00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乙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例3)
丙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丁人群:20个苹果/1小时,18斤大米/1小时,6尺布/2小时,10把斧子/3小时。

    要注意,每个人群不能同时生产各种产品”
这不就是对生产转换的限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4:37:27
分工合作后的生产是以如下的方式安排的(例2),已经实现了生产率的提高。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3只是作为一种比较,不论理论还是实际都不会这么安排生产。要是这样,等于又退回到原来的没分工合作的状态了。(再认真看一下前面的帖子,例3是用来分析该怎么交换的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4:59:3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2 14:37
分工合作后的生产是以如下的方式安排的(例2),已经实现了生产率的提高。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3只是作为一种比较,不论理论还是实际都不会这么安排生产。要是这样,等于又退回到原来的没分工合作的状态了。(再认真看一下前面的帖子,例3是用来分析该怎么交换的问题的。)
但是,例2的生产不能在人群中自由转换。一旦转换,生产率会退回例子1。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5:16:49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14:59
但是,例2的生产不能在人群中自由转换。一旦转换,生产率会退回例子1。对吧?
可以自由转换且不会影响生产率,因为一旦转换后就等于换成生产别的了。
在这种转换过程中,不能不放弃而增加生产一种产品。要是这样,就等于同时生产各种产品而退回到例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6:38:4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2 15:16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14:59
但是,例2的生产不能在人群中自由转换。一旦转换,生产率会退回例子1。对吧?
可以自由转换且不会影响生产率,因为一旦转换后就等于换成生产别的了。
在这种转换过程中,不能不放弃而增加生产一种产品。要是这样,就等于同时生产各种产品而退回到例1。
不明白你这段话的意思。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比如,甲人群是不是很容易停止生产苹果变成生产18斤大米/1小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0:17:37
pengleigz 发表于 2010-1-22 16:3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2 15:16
可以自由转换且不会影响生产率,因为一旦转换后就等于换成生产别的了。
在这种转换过程中,不能不放弃而增加生产一种产品。要是这样,就等于同时生产各种产品而退回到例1。
不明白你这段话的意思。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比如,甲人群是不是很容易停止生产苹果变成生产18斤大米/1小时呢?
在这个例子中,从理论上讲正是这样。(不考虑资源、资本等除人之外的限制问题。)

如果要讨论具体的转换问题,那就是牵涉到其它变量比如资源、资本等的另外的问题了。(也包含着很有用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0:39:49
跟具体过程没关。如果是这样,例子1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0:44:47
讲讲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2:15:01
“甲人群:20个苹果/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乙人群:18斤大米/1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例2)
丙人群:6尺布/2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丁人群:10把斧子/3小时,其它产品都不再生产。”

既然生产易于转换,那么甲人群就可以做到既可以1小时生产20个苹果,又可以1小时生产18斤大米,或者2小时生产6尺布,3小时生产10把斧子。例子1的生产率不可能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2:46:25
再好好看看213的分析,自由转换是指“自由选择”。比如,砍了果树就可以改成水田,不种地就可以生产布或斧子。实际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简单说这事不可能一天就办成——更不要说换来换去了。

另外,假设可以瞬间进行转换,有很多种产品,累计劳动时间要超过24小时,不睡觉都生产不完,你理解的“转换”本身就会影响生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2:59:13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2 22:46
再好好看看213的分析,自由转换是指“自由选择”。比如,砍了果树就可以改成水田,不种地就可以生产布或斧子。实际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简单说这事不可能一天就办成——更不要说换来换去了。

另外,假设可以瞬间进行转换,有很多种产品,累计劳动时间要超过24小时,不睡觉都生产不完,你理解的“转换”本身就会影响生产率。
自由转换什么时候又变成自由选择了呢?如果转换影响生产率,诚如我们所讨论的一样,价格就会有很大的波动。

附近有菜农种菜吗?可以和他们聊聊天。他们种什么菜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一旦种下去,就没有选择了,不能自由转换。他们的生产率都很相近,但菜的价格每年都波动很大。他们根据去年的价格种今年的菜,事实经常相反。在你的例子里,如果去年苹果价格高,今年大家都种苹果,那么,今年的苹果很可能卖都卖不出去。这在农产品市场上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另外,你的“另外”很令人费解,实在不知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23:22:38
交换是个复杂事儿,学者理论上的都是文字游戏!比如,政府从农民手里买地是六万元一亩,一倒手,卖给开发商是二十万一亩,所以,六万=二十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09:23:05
237# pengleigz

通过说明例1不成立,你想论证什么呢?
这样,我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 13:58:3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1-23 09:23
237# pengleigz

通过说明例1不成立,你想论证什么呢?
这样,我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果例子1不成立,则交换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好处。在存在交换成本的情况下,交换不会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