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如:利率的变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二)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采用负债来筹集资金,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起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但同时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长期偿债能力下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息息相关。资金匮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换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引发资产流动性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四)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加强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作正确的筹资决策。
(四)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五)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首先,应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风险能力降低,偿还债务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那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
作者:兰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李翠萍 来源:《发展》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