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使温州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需求萎缩风险、收汇风险和汇率风险。温州出口企业在汇率兑换上采取游击战,在货币结算上实行运动战,在市场营销上坚持阵地战,在生产经营上采用一体化联合作战。这“四大战术”在应对出口需求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具有一定成效。
关键词:出口企业,汇率,金融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正逐步蔓延、扩大渗透到实体经济,这使温州出口企业面临更多风险。温州外贸出口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温州出口企业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欧美等地区的需求下降使订单相对减少而导致出口需求萎缩风险,二是国外客户的财务困难或倒闭引起付款不及时或拖欠等收汇风险,三是汇率波动特别是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据统计,2008年温州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总额约2亿美元;企业收汇风险报案38起,同比增长55%;报损总额504万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美洲进口商引发的收汇损失案件12起,金额180万美元,分别占出口报损案件数和出口报损金额的32%和35%;欧盟进口商引发的收汇损失案件10起,金额156万美元,分别占出口报损案件数和出口报损金额的27%和33%;其他报损案件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韩国、土耳其、阿根廷、埃及、中国香港等。2008年温州投保外贸出口业务中有2.5%发生了收汇风险并报案,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种战术”
(一)在汇率兑换上采取游击战
温州出口企业从接受外商订单到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货物交付及资金回收,一般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内,人民币(本币)与结算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停波动,如遇人民币持续升值,温州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受到极大挤压,甚至亏本。据估算,人民币升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温州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下降1至2个百分点。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温州出口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因此,在汇率兑换上,温州出口企业在与外商谈判价格时,通常采用游击战术,要求外商并不只是用固定汇率一种方式,而是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未来可能的走势,或采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加浮动的混合汇率、甚至联系汇率等方式。联系汇率一般用在人民币不能直接兑换的小国外币结算的情况,这时温州出口企业一般会选择预期人民币贬值或不升值或升值幅度不大的国际结算货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然后再用此国际结算货币去兑换人民币不能直接兑换的小国外币。当然,联系汇率也有可能用在都可以兑换的外币结算时,如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而对欧元将贬值,在贸易伙伴又是美国人的情况下,温州出口企业在签订价格时就可能要求先用人民币换欧元,再用欧元换美元的一种兑换方式。但这种汇率兑换方式复杂,需要出口企业精准预测各种汇率的走势。
(二)在货币结算上实行运动战
温州出口企业在结算货币的选择上并不固定不变,而是喜欢采取运动战,即根据各国货币历史走势及未来的变动趋势,灵活选择美元、日元、欧元作为结算货币。如,温州某出口企业针对2008年7月底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小于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幅度,因此在人民币对欧元实际贬值的情形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要求外商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避免由于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造成的汇率风险。再如,“次贷危机”开始时美元对欧元持续贬值,但随着危机蔓延到欧洲,大量资金流向美国,美元走强、欧元走弱。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一家温州民营出口企业不断及时调整结算币种,为此,公司净赚300多万美元。随着2009年7月1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的展开,人民币必将成为温州出口企业对外贸易货币结算“运动战”中的又一新的工具选择。
(三)在市场营销上坚持阵地战
温州出口企业坚持阵地战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屡遭“灰色清关”却仍坚守俄罗斯市场。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品,于是大批华商在中俄间做起民间贸易。然而俄海关清关手续繁琐、关税混乱。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皮鞋、服装等高关税货品以笔、纸等低关税文具用品报关或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此类清关比正规报关关税通常便宜两三倍。后来,这种清关方式由航运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虽然“灰色清关”降低了华商进口货物的成本,免除了“白色清关”的繁琐手续,也为不懂俄文和不熟悉当地复杂报关程序的华商提供了便利,但由于清关公司不提供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所以这种清关方式的货品不受任何法律保护,在俄方的话语语境中属于“黑货”,可以任意查抄。尽管温州货物在俄罗斯不断遭遇“灰色清关”,温州商人偏偏对俄罗斯市场情有独钟:从2000年以后,温州对俄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俄出口,俄罗斯是温州鞋出口的第二大市场,300多家鞋企活跃在中俄民间贸易线上。为应对“灰色清关”,2009年4月,由国家商务部组织的“中俄规范贸易秩序研讨会”在温州举行,由物流公司转制成“白色清关”平台的捷程物流有限公司已于2009年5月1日开始运作,温州天雅鞋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出口企业出资1000多万元设立的温州市鞋革行业对俄贸易服务平台也已投入运行。据统计,在温州,这种“白色清关”平台企业已有四、五家。温州出口企业认为,在坚守市场阵地上,不能实行“打了就撤、撤了就走”的游击战术,那样连一个市场也占领不了,更别说占领全球市场。
(四)在生产经营上采用一体化联合作战
温州出口企业不仅在汇率兑换、货币结算和市场营销上实行有针对性的各种“战术”,在生产经营上也是想尽各种办法,目前提出一种全新的“战术”概念——“一体化联合作战”。即充分利用温商遍天下的“人脉网络”的信息优势,或大举进军与主业看似不相关的其他行业,如不少温州服装、鞋帽、机电等出口企业对国内外的矿产、地产、实物商品等领域进行投资,或收购行业内世界名牌,如近来吸人眼球的温州老板抱团收购皮尔·卡丹事件。真正做到“多元化投资、多品牌经营”。当然,在生产经营上能够实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定是实力不俗的大中型出口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会有相当难度。
二、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温州出口企业所采取的四种战术,对出口需求萎缩风险和汇率风险有一定成效,但对收汇风险基本没有什么明显效果。笔者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温州出口企业(包括浙江全省范围内的出口企业)赊销及其期限上的无奈:不赊销可能接不到订单,但赊销又不能确保货款的安全、按时回收。而且温州出口企业给外商的赊销期还有不断延长的趋势,由2008年的一周延至2009年的十天、半月,直至目前的1至3个月。对此,我们将与温州出口企业一同探寻解决之策。
当然,如果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市场还将进一步萎缩,订单也会继续减少,库存仍有可能大幅增加,资金严重短缺等不利因素还将接连出现,以要素支撑和环境承载为主要竞争优势、一般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温州出口企业正在并将继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部分企业将不能避免遭遇倒闭的命运。短期看,采取上述“战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有一定成效,但从长期看“治标不治本”。温州出口企业要想彻底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极大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了温州出口企业能否提高科技水平和增强竞争力、能否平安渡过世界金融危机和实现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关键。事实上,一些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升级快、行业转型早、产品结构优化的温州出口企业基本没有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太大影响,不少还逆市而上,趁机扩大市场份额;而那些规模小、无技术、无资金、无品牌的出口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关门倒闭。
参考文献:
[1]吕鸿美.次贷危机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08—16.
[2]石贝贝.次贷警报拉响中国经济如何应对[N].上海证券,2009—02—19.
[3]连 婕.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武汉金融,2008,(11).
[4]蔡恩泽.次贷危机的中国挑战[J].理财,2008,(10).
[5]时寒冰.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郎咸平.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作者:温州大学商学院 易晓文 陈健芬 来源:《经济纵横》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