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11 10:30 
大锅饭就是指平均主义,不能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跟锅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种比喻。
大锅饭确实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但大锅饭比喻的是:大规模的集体化社会化劳动生产方式;
小锅饭比喻的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方式。
当年全国推广”包产到户“的时候,就是打着”砸烂大锅饭“的口号,解散了集体经济,将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重新转变回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方式。所以“砸烂大锅饭”,不仅仅是涉及到改变分配制度,也涉及到废除集体化社会化的劳动生产方式,重新退回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方式的问题。
在集体经济时代,我国农民通过“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小利基本建设,在全国建成了80000多座水库,以及与这些水库配套的无数水渠和其他配套水利设施,建起了在全国农村星罗棋布的无数机电排灌站,建起了无数农村小水电站。在集体经济年代,我国农民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将无数山坡地改建成水平梯田,将无数沙荒地、盐碱地改造成良田。河南林县的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劈山引水,解决了几百年来林县缺水问题,兰考县的引黄灌淤工程将数十万亩盐碱地改造成为良田。以上所有这些,都是大规模集体劳动的成果。靠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是永远也无法建成的。
自从推行包产到户以后,中国的农村又回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方式去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四十多年了,中国农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实上停止了。如今的中国农村,即使想修一条小水渠也非常困难,因为这条小水渠有可能通过若干家农户的承包田,不管通过哪家农户的承包田,都要先与这家农户谈妥经济补偿问题,否则,这家农户就有可能不允许水渠通过他家的承包田。更可能有的农户学城里的拆迁户,在经济补偿问题上狮子大开口,甚至当钉子户。所以,集体经济时代二十多年,全国农民建成了80000多座水库。包产到户至今四十余年,全国农民建成了多少座水库和多少条水渠?
集体经济时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都有一个特点: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着眼于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在这些工程建设的当期,需要农民们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当年的经济效益却并不显著,或者短期产生的效益无法补偿当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边些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在以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才能逐渐显示出来。所以,那个时代的农民们干得很苦,但又过得很穷。于是,就有所谓的经济学家将那时候农民的苦和穷说成是集体经济大锅饭的罪状。而等那些大量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经济效益时,又将这些经济效益记到了包产到户的功劳簿上。
举个例子,如今北京的五大水库,其中有四座是大跃进年代建成的,还有一座是五十年代中期建成的。如今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全靠这五大水库供应,可以说,没有这五大水库,就没有如今人口繁荣的北京城。但是,还是有那末一些居住在北京城里的所谓专家学者,一边喝着五大水库里的水,一边写文章咒骂那个建水库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