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探讨培养、提高员工忠诚度的基础上,提出将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培育和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为此,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员工忠诚文化培养环境,着力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倡导企业与员工相互忠诚,满足不同类型员工的文化需求,构建富有活力的企业创新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忠诚度
当今,许多企业面临忠诚度下降,进而导致员工流失率过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在影响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因素中,企业文化和组织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来培育和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一、营造良好的员工忠诚度培养环境
员工忠诚度的培养与提升。首先,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作为微观的文化氛围,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心理环境。有力地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感和行为。其次,营造良好而稳固的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与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满足员工平等、被尊重等高级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径。人际关系氛围的良好与否事关工作气氛、员工士气,进而影响员工忠诚与事业发展。最后,应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即为员工参与决策提供组织制度和机构的保证。使员工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忠诚度。因此,应当按照人本管理的原则,着力建设以忠诚、奉献、亲和、敬业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强化服务团队的诚信仁义意识,以美好的远景使命和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催人奋进,以忠诚的旗帜统率全体员工的行为。企业要对客户“真诚到永远”,员工也应对自己所从事和追求的事业“忠诚到永远”。当忠诚的价值理念深植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成为员工自觉行动指南的时候,企业就会人心凝聚,生机勃勃,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强劲的竞争力。大量成功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和体现了这一点。应当注意的是,忠诚纯粹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确立、推广和践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道德管理的内化过程,它需要理解认同而不是强制灌输,需要全员共同参与而不是管理者单方面行动。
企业文化是一个持久的作用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由此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强化归属意识。从而形成累积效应,并逐渐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忠诚文化环境氛围。
二、构建富有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在当今文化多元、个性张扬的时代,企业不宜只执著于某一具体类型的企业文化,不宜有过强的文化偏好,而应当在创造自身文化特色、保持自身文化优势的同时,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整合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实现自身的和谐运转和永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不同类型员工的文化偏好,尽量满足他们独特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员工的精神,发挥员工的力量。为此,不仅要研究和汲取古今中外企业文化的精髓,联系和结合本行业、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培植和创新能够导引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共进的现代企业文化及忠诚观念,而且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本企业各类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偏好,并与他们的利益需求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以综合筹划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建设做细、做活、做深、做全,使之更加贴近各类员工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实际,更加人性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着,企业文化也不是静止的。要想成为卓越的企业,必须培育和构建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企业管理者应改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采用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充分空间,允许员工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为员工设置明确而稳定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则应由员工自己去决定。另外,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员工在解决问题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同时,要抛弃“无过即英雄”的陋习,树立“无过非英雄”的新理念。因为大量事实证明,越是干事多的员工,越是开拓型、创新型员工,失误也往往越多;不愿多干、不思进取的保守型员工,原地踏步维持现状,当然也就没有或少有失误。所以,在用人问题上,看主流,看实绩,才是正确的原则和选择。
作者:曾庆云 来源:《发展》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