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的论述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即日本、德国保持长时间的低利率而没有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bubble。
自己想了一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在流动性陷阱。此时需求严重不足,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流动性陷阱理论由Keynes提出,其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正是以就业为最关注点,并认为就业的关键就是利息和货币政策。并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作为补充,说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边界,过了这个边界,就需要政府财政政策的干预。
那么,是不是说解决非战略性的现实经济问题最好用货币政策,实在不行才用财政政策进行干预。而中国的货币受到管制,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能力受限,所以才更多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而不顾其效率低下呢? 是否只要货币政策能力受限就一定维持目前的干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