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刷爆了朋友圈,是两个片段的组合。
一个片段显示,一辆价值1000万的迈巴赫在倒车时,撞了一台价值800万的劳斯莱斯。
双方理性克制,不吵不闹,互递名片,相互认识。
另一个片段显示,一辆10万的长城撞上了8万的五菱,于是双方召集人马大打出手。场面变得极其混乱和难堪。
一个短短10秒的视频,却反应出富人和穷人处世方式的巨大不同。
你也许不同意,我把开“长城”和“五菱”的人归为穷人。
但是,需要澄清一点:
我所说的“穷人处世方式”,不是指“穷人”的处世方式,而是指“曾经是穷人”的处世方式。
就像互殴的车主,也许已经奔入小康,但是他们的行为模式,还套牢在“穷人”模式之中。
1
第一个区别
穷人互掐,富人互敬
遇到矛盾时,穷人和富人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穷人们,往往是“整死你个鳖孙”的姿态,恨不得把对方按在地上,踩踩踩,管特么什么后果,大不了同归于尽。
就像视频中呈现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可真的有胜者吗?
打输了住病房,打赢了住号房,最后还不都是输家?
这情景不只在这个视频中,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重庆公交车坠江案,如出一辙。
女乘客和司机都属于底层吧,仅仅因为过站,便开始互掐,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了一车无辜的人。
而富人们,遇到矛盾,往往是“和气生财”的态度,不让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还在矛盾中,寻找让自己受益的可能。
就像视频里,两个豪车车主,交换名片后,多认识了一个旗鼓相当的精英,山水有相逢,说不定哪天还能照应一下。
这让我想起“联想太子”孙宏斌和柳传志的故事。
当年,柳传志将孙宏斌送进监狱。
孙宏斌2年后出狱,一无所有,找到柳传志,不是为了报仇,而是让柳传志投资自己。
柳老爷子,二话没说,直接给了50万。
孙宏斌也拿着这笔钱,创办了顺驰房地产,成为地产大鳄。
想必柳传志的早期股权也收益不少吧。
你看,这就是区别。
面对矛盾,穷人互掐,结果两败俱伤;富人互敬,结果互利共赢。
你可能会问:难道富人就不互斗?
讲真,在富人的行为模式中,会尽量避免与人结仇。
就算不得已要斗,也不会像烂仔群殴或者街坊撕逼,他们靠的是实力和智商。
说深一点,两者的“强者逻辑”是不同的。
就像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所论证的那样:
穷人更崇尚“原始强者逻辑”,他们认为谁拥有本能上的优势,谁就是强者;
富人更崇尚“进化强者逻辑”,他们认为谁更适应当下这个社会,谁就是强者......
所以,为什么原始部落的首领和先进文明的领袖,在体格上的差异如此之大?
2
第二个区别
穷人无缝隙,富人有闲余
穷人和富人的第二个区别就是,穷人总在透支消费,而富人的消费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良叔老家有个晚辈远亲,在一家地方博物馆做保管工作,收入很低,日子紧吧。
一日找我借钱,问了,才知道是想买车。
我问他为啥买车?
他说了一堆让我无法理解的理由,但是通过他的表述,我听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身边的人都有了车。
我劝他,买车容易,养车难,开销会很大,又不是必需品,何必呢?
但经不住他把作古的父亲都请了出来,我只能添了点份子钱。
东拼西凑,那小老弟搞到了好几万,也终于实现了有车梦。
那车我估计也就是个长城或者五菱之类的吧。
这事儿还没完,良叔当年还在产险公司,不久那小老弟,又找到我。
问我,车险保费那么贵,能不能先不买?假如出了事故,找找关系,再上保险,然后索赔,行不行?
我马上说,这叫“倒签单”,属于骗保,是违法的。
他没再理我,但我估计,他顶多买了“交险强”,开车和裸奔差不多。
我经常就想,小老弟这种情况,万一遇到事故,根本没能力承担,他能不抓狂吗?
回想这件事,也解开了我对“撞车视频”的一个疑惑。
起初我纳闷,大家都有车险,撞车后不管谁的责任,保险公司都能赔,何必要打打杀杀?
现在想来,一个可能的推论是:他们的车是在裸奔。
这样一来,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对他们毫无意义,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拳头。
所以,你也应该能理解豪华车主的云淡风轻,他们车的损失即使巨大,也由保险公司兜底,这种情况下,用得着急眼吗?
我并非是劝你要买足保险,而且两边到底有没有买保险,也是我自己的臆想。
但是,通过这点,可以清楚地推论出穷人和富人一个显著的不同:穷人的消费总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而富人的消费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就像买车这事儿,看起来,你承受的仅仅是车辆价格。
其实,还有很多衍生成本:油费、保养费、过路费、停车费,保险费......
这些代价都很高,就像视频中那台迈巴赫,一年保费(全保)能买一台五菱车了。
这些都是豪车车主所能承担的,因此遇事才能如此从容。
反观,像我小老弟那样,显然很难承受这类衍生成本,他们的消费就是在找罪受。
因此,你大概也能领略打架者的心境,毕竟全部身价都在那台车上,撞了车和折了寿差不多了,那还能淡定吗?
经典著作《稀缺》一书提出一个名词叫“余闲”,是说富人无论在时间还是金钱上,都会留出一些空间。
而穷人则不留“余闲”,无论时间消耗,还是金钱花费,都填满边界,不留缝隙。
这样的后果就是,穷人会形成一种“管窥效应”,专注力都坍缩在一个管子之内,只注意到眼前那些看似紧急的事,而忘记真正重要的事是什么。
就像互殴的车主,注意力完全在受损的车上,而不去考虑,此刻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这个社会的残酷就在于,给了很多与你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所以,“余闲”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就是奉劝你,不要让欲望的边界越过能力的边界。否则,不但财富离你越来越远,还会让你窘态百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