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95 6
2010-01-21
目前一些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制度还不是完善的。在下的制度设计如下:
      一、 各省成立学术期刊保密技术处:凡是投往本省各期刊的文章,先投到该保密部门,由该保密部门消除作者的相关信息。该保密部门隶属国家安全局。凡是违反保密工作的人,必须依法严惩!
     二、每一个省成立统一的学术期刊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不限于本省。   这些委员按学科专业分为各专业委员会。
各省学术期刊保密技术处在消除作者的相关信息后,按照作者的意图把稿件投往指定的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成员(相关审稿专家),请其审核。
     三、对学术水平高的期刊,可以采用各审稿专家一致同意的原则;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期刊,可以考虑采用多数专家同意则通过的原则;对一般期刊,可以考虑少数专家同意则通过的原则。
     四、通过审核的稿件,其返回路径如下:审稿专家——各专业委员会——各省学术期刊委员会——各省学术期刊保密技术处——期刊编辑部。
    以上机制的特征:  审稿与发表分立,保证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 23:34:27
不见得,要是保密委员会成员吃里扒外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00:04:37
该保密部门隶属国家安全局。凡是违反保密工作的人,必须依法严惩!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60112
好办法,泄密可以私底下处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8:49:02
乌托邦式的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18:59:51
制度主义本身就有问题
该理论注重了外在约束,却忽视了人的自我内在约束
而人的工具理性(目的理性)总要和外在制度博弈
根本上还是要改变学术腐败文化,铲除其土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6 20:10:21
让一帮三流学者设计一个制度来约束自己?以后他们自己怎么混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