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从惊蛰这天起,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01
春雷响,万物长动物入冬后藏伏于土中冬眠,不吃不喝不动,古人称之为“蛰”。
惊蛰时节,随着天气转暖,泥土变得松软,冬眠的虫类感受到春天的阳和之气,打破原来的蛰伏状态,伴随着阵阵春雷,从土中钻出来活动。
许多花儿相继开放,很多鸟儿也开始鸣叫求偶了。
天地万物,勃勃生机,仿佛一场迎接春天的盛大典礼。
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不只是蛰伏的动物,更惊醒了万物灵长的人。
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人们习惯了潜身缩首。
此时,外界阳气越来越旺盛,人体阳气也继续升发。
惊蛰养生应“春夏养阳”,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使自身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是播种的时节,唤醒农民去劳作。
一雷惊蛰始,为梦想奋斗的人们,也开始“动”起来了。
愿你,朝气蓬勃,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只要努力,梦想能到达的远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02
祭白虎,打小人
惊蛰这天,民间流传着很多传统习俗。
比如“惊蛰吃梨”,相传雍正年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说道:“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后来走西口者仿效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另外,“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一年好收成。
惊蛰另外的重要习俗是祭白虎、打小人。
在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白虎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日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惊蛰节气到来,家里的虫蛇多了,出来四处觅食。
人们会手持艾草等来熏家中四角,来驱赶虫蛇。
久而久之,就渐渐演变成在生活中不顺心者,通过拍打对头人来驱赶霉运,这便是打小人。
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多是人们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来的一种方式。
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总有许多是非,甚至有人捣乱,不妨试试惊蛰祭白虎,打小人。
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人生事,关键要忘掉不开心的,才能快快乐乐的生活。
幸福生活,只靠祈求是不够的。
在这春回大地,雷声阵阵,万物苏醒的时节,出发吧!
春天,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