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及出版时间】:东方证券-对宏观调控、地产新政的解读:不宜过于悲观-100122.pdf
【来源】:东方证券
【文件格式】:PDF
【页数】:18
【内容提要】:
􀁺 调控初期,政策信号导致市场波动之时应当避免过度悲观。尽管针对信贷的流动性政策“已响三枪”,但提宏观宽松政策方向性改变依然为时尚早;连续紧缩措施最直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商业银行均衡信贷投放以及抑制通胀,并非打压刚刚进入复苏正轨的中国经济;政策调整更多显示信号意义,对信贷流动性会产生压力但暂时实际影响不大。
􀁺 实际利率的持续下降刺激资金活化的同时将提升各类资产的吸引力。在价指数重回升势、短期难见利率上调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资金成本偏低,一方面将改变大类资产的相对收益,刺激储蓄的活化,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增加金融资产的需求;一方面将刺激企业扩大杠杆、促进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盈利。二者均会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作用。
􀁺 良好的企业盈利增长依然为A 股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经历一个季度的各个行业盈利预期上调之后,2010 年A 股30%的高盈利增速共识已逐步达成;结构性利差、期限风险溢价和议价能力的进一步修复将推动银行进入利差中期上升通道,其盈利增长很可能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达到30%,成为市场盈利预期上调的重要推力。在基本面稳固的情况下,市场缺乏大幅跌的基础。
􀁺 “增加供应”成房地产新政的重中之重,本轮房地产调控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力度被夸大。与2004 年、2007 年房价过快增长的两段时期明显不同的是:目前宏观经济没有明显过热,经济的恢复尚需房地产投资的带动。故本次房地产调控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政策属性:既要控房价,也要促投资。从2009 年12 月7 日的中央工作会议到“国四条”,再到“国十一条”,每次政策的第一条都直指“增加供应”。在“促投资“的思路下,本轮政策调控对于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可能小于此前几轮。
􀁺 宏观经济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力降低,投资更应强调自下而上;在政策调整初期有较大概率获得绝对回报。与08 和09 年不同,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进入相对稳定期,宏观经济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力下降。在当前经济刚刚走上复苏之路的情形下,姑且不论此前政策信号是否真的意味着政府将密集出台调控政策;即使调控组合拳仍将陆续击出,那么从04 和07 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真正对资本市场发生冲击并改变中长期运行趋势的时点应该至少在政策明确转向两个月之后。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