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往往来源于悲观和绝望
当那种死寂的气氛笼罩时,很大可能将会出现新的希望
我所说的,正是目前地产股的写照
从2009年12月9日,终止二手房交易的营业税优惠到12月14日“国四条”的出台,从12月17日五部委将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提高至50%,到“国十一条”的出笼,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谓紧锣密鼓。
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能否起到预期中的效果,今后的事实将说明问题——不能。
与政策面风声鹤唳相对应的是,资本市场之上,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也是哀鸿遍野。短短30多个交易日,板块暴跌30%,惨象不忍目睹。
人们脆弱、摇摆不定的心理,对政策的恐惧,羊群效应,促使着09年报表极为好看的地产诸股,底下更有千层底,挫了再挫。已经严重偏离的正常调整的幅度。
或许这其中也有,主力机构暗中再踹一脚的功效。
中国的政策制定,从来没有正常的反应民意。(题外话)
水电价格听证会上,没有让普通市民参与进来,而是哪儿冒出的居民代表。而媒体大幅渲染,XXX%的调查者认为房价太贵了,以此佐证房价之高。可是,如果房子降价一半,姑且这么假设,照样还有很多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真买不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会依旧买不起。买房子囤积的,投机的,当然可以借着别人的身份证,操纵者民意,继续的吸纳房子。
对于随着所谓舆论喉舌,一起口诛笔伐房价的我们---当代大学生们。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能靠自己的努力,买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房子,是值得尊敬的。想不努力,或是大学一毕业就能有房子,除非是家里殷实,否则就是天方夜谭,就没有资格说房价贵。因为,再便宜,你也没有机会。又或者,房子太贵,你有选择不买的权利,而不是一味的说三道四。
就个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今后的很长的时间,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均将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之上。
这其中,涉及到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中国生存环境的提高。当然,居民收入的提高也是必需的。
中国的所谓城市化,城镇化,依旧在40%程度之上,缓慢的进行着。个人保守预计,将会达到60%的一个水平。此间,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着饱和的局面,进而引发生存条件恶化。因而,众多二三线城市,将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吸纳新城市人口。对于我们,二三线城市,也将是我们今后投身的较好选择方向。
以上种种设想,不可避免的推导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有巨大的刚性需求存在的。
我们这些普通人,从不期望能座拥汤臣一品这种豪宅,或是有多处房产,至少在我们财力不及之时。我们只是希望依旧靠自己的努力,能挣一套能舒适居住的温馨小房。我个人可以忍受25年左右的房贷,如若二人奋斗的话,10到15年也是极好的。
对于政府的地产政策,当务之急不是控制房价,而是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从各方面扩大房地产的供给,对那种傻逼央企拿地王的行为进行限制。(题外话:央企作为名义上国民所有,占有丰富的稀缺资源和政治经济优势,却忽略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惟利是图。不且如此,照这样发展下去,甚至会成为社会和谐局面的破坏因素。我很少用傻逼骂人,央企算一个。)
回归正题,随着近日大盘地量走低,基本上可以断定大盘底部确立。盘中,地产个股的蠢蠢欲动,尽管难敌银行股的抛压,但是已经显示黎明即将来临。
同为A股市场,权重最大的板块之一,在股指期货推出的2010年,话语权之争,必将如火如荼的进行。
本就占据业绩优势的,和发展前景的房地产公司,有望在经济全面复苏的过程中,分享中国成长的巨大利润。
对此,众机构力量,可能先知先觉,或是后知后觉,绝对不能不知不觉而无动于衷。据闻,华夏和南方两大最强势基金,已经开始加仓房地产行业,或将开启后权重股时代的布局。
机会是跌出来,地产股已经实在是够便宜了。买不起房子,tm还不许我买一点房地产股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家之言,不成投资依据。
欢迎点评指正。
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00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近1/4。08年1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