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211 16
2019-03-20
曼昆第三章补遗之一:内生比较优势(内生绝对优势)原理

罗鹏

曼昆介绍了李嘉图外生比较优势原理,但是,好学者常会有疑问。比如,有人问:是否会存在一方在所有产品上既无绝对优势又无比较优势的情形?
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以下表为例
----------------------------------------------------------------------------
                       红袜子的小时产量          白袜子的小时产量
----------------------------------------------------------------------------
波士顿                       3                                     6
芝加哥                       1                                     2
----------------------------------------------------------------------------
直观看,芝加哥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或者说都出于绝对劣势。
计算机会成本,转换成下表

----------------------------------------------------------------------------

                       红袜子的机会成本          白袜子的机会成本

----------------------------------------------------------------------------

波士顿                       2                                     0.5

芝加哥                       2                                     0.5

----------------------------------------------------------------------------

我们发现,芝加哥在所有产品上也无比较优势(波士顿也是这样)
也就是说,数据如果是真实的,比较优势原理似乎失效了。
其实不然。但曼昆老师没有进一步解释。
现在予以补漏。
第一,两人两种产品的生产率差异不存在差异的情形,是个小概率事件。构成各人的生产率的各种先天条件,多多少少存在着差异,而不是无差异的。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
第二,李嘉图的路径是,两人有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是两人按各自的比较优势实行分工(前项的果,后项的因),并进一步交换(果)。实际上,现实生活还存在着这样一条路径:初始,两人在各种产品生产上既无绝对优势也无比较优势,但是只要先行分工,即各自先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因),就会产生专业工作者效率高于非专业工作者效率的效果(前项的果,后项的因),进而两人实行交换(果)。
专业工作者效率高于非专业工作者效率,对两人都是一样的。如甲专业于A,则甲的效率高于乙;同时,乙专业于B,则乙的效率高于甲。韩信曾对刘邦说:带兵你不如我,驾驭将领我不如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外生比较优势原理的“失效”,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不利影响;内生绝对优势原理总是在起作用。
对内生绝对优势原理的开先河者是亚当斯密。
“人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例如,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起因于天性。他们生下来,在七八岁以前,他们的双亲和朋友,恐怕也不能在他们两者间看出任何显著的差别。大约在这个年龄,或者此后不久,他们就从事极不相同的职业,于是他们才能的差异,渐渐可以看得出来,往后逐渐增大,结果,哲学家为虚荣心所驱使,简直不肯承认他们之间有一点类似的地方。“(p15)
其实,内生比较优势原理,基于的是“学习效应”,专业工作者学习本专业,非专业工作者并不学习该专业(而只学习前者不学习的专业),差异可想而知。
这里,还有一个错误认识,认为某些后进国家成功地将原先自己的劣势专业转变为优势专业,是否定了比较优势原理。其实,徒弟超过师傅,本是一件可能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徒弟超过师傅,那不过是比较优势的转向而已,比较优势原理依然存在。打鸡血之辈可以休矣。
系列之一完毕,敬请等待后续系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3-20 22:10:04
其实,外生比较优势原理,严格说也不是李嘉图开始提出的,还是源于斯密。
“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p7—8)

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制造业有比较优势
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贫国农业有比较优势

李嘉图不过是举了数字例子,引起了后来人的注意,从而被誉为比较优势原理的开山人。如果较真,真正的开山人还是斯密,吼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21 16:10:54
外生的意思是,在分析的开始就已经存在的经济变量,其不能由系统本身来解释。
内生的意思是,分析中发生的经济 变量,是有系统来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21 16:23:51
上去作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23 17:45:32
系列文章归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3-30 14:02:08
系列作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