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7 2
2010-01-29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09年全年逐渐加速。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2%、7.9%、9.1%和10.7%,呈现出V型复苏态势。全年平均8.7%,显著超过年度目标。如果经济刺激力度不减,预计2010年上半年就会看到过热的苗头。之后如果猛踩刹车,下半年经济增长减速的幅度有可能超过当前的预期。与其几个月后猛踩刹车,还不如现在就减一减油门。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7.7%,超出年初预定指标1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2.4%,增速比2008年加快23.3个百分点,是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过热之后的最高水平,支撑着物价快速上升。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同比下降了0.7%,但是上涨的速度已经不容小觑。CPI在11月份才由负转正,当月同比仅增长0.6%。到12月份,该指数同比已上升到1.9%。显示真实的通胀正在靠近,而不仅仅是预期。
    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危害稳定的因素在金融危机之后仅有低增长导致的高失业一个,因此经济政策可以松开刹车、只踩油门。进入2010年之后,破坏稳定的因素增加了通货膨胀。因此2010年的经济政策则需要兼顾刹车与油门,政策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增加了许多。
    失业增加只会导致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恶化,而通胀却可能导致全民不满,因此通胀比失业更加有害于稳定。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过渡到“防通胀”是必然。如果这个转变早一点发生,那么转变过程可以慢而缓和,对经济的震动也会比较小。如果等到不得不转变的最后一刻才行动,那么“急刹车”和“硬着陆”恐怕是难免的。
    其实,根本问题是中国经济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促进增长是一个尚未解决的中长期问题。到目前为止,“保增长”的措施基本仅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短期政策只能缓解而无法解决长期问题。在这样的路径上,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可能稳固。宏观经济政策一旦偏离“保增长”目标,经济高增长的状况随时有可能终结。
    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重新启动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增加供给和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应该看到,还有不少行业是垄断的。一方面,垄断造成的高价格限制着居民的需要转变为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垄断限制着竞争,从而约束了生产方面的创新、降低了市场供给。因此,在打破垄断方面有所作为,能够稳固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比坚持短期经济刺激计划更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9 12:45:00
仅仅依靠简单的推理,未免武断吧,中国的经济哪有这么简单的刹车和加油啊!
中国的经济属于畸形发展,不能用常规的推断!
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2:46:43
哎,赚的钱永远不够花,穷的变得更穷,富的反而更富,这样的增长再快也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