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的影响<?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与股票现货交易相比,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比率较高、市场流动性好、能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等特征。
一、改变市场投资理念,实现卖空的交易机制。
目前我国股市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要想盈利只有靠时机选择,即在市场点位较低时,进入市场,在股指上涨一定时间或空间后抛出。此外,别无它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投资人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通过做多获取利润愈发困难,这种盈利方式也受到了业内外投资人士的置疑。诚然,要做多只有吹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带来的是对市场更严重的打击。做空机制从理论上是说的通的,也是符合辩证法的。股指及具体个股的真正价值中枢只有通过多空对决才能得以显现,市场才能稳定,任何理论性的探讨才能会有比较说服力的结果来支持。建立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价格将要下跌并积极利用这种下跌来获取相应利润的操作行为以及配套的相关制度,具体包括利用信用交易进行卖空和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做空。其中的信用交易卖空的基本运作程序是,投资者(保证金空头交易者)以部分现金或有价证券作担保,委托卖出股票时由证券商贷给股票,到期按规定归还股票并向证券商支付利息。在这过程中,融券的数额取决于规定的保证金率,即投资者交付的保证金占融券折合资金额的比例。在利用股指期货卖空中,投资者先是在判断股指将要下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其后待股指下跌时买进以进行对冲。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有助于股市实现卖空的交易机制。
二、丰富投资工具,有助于吸引机构资金入市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为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促进组合投资,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使得机构投资者可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以基金为例,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的做多市场,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人要想实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增值,必须先购买股票,由于契约的限制,基金的股票持仓量通常很高。而市场波动却是双向的,当进入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时,基金管理人则缺乏有效的工具回避市场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下跌,基金的兑付压力就会显著增大。基金管理人必将无法承受日益增大的兑现压力,而进行部分资产的变现,从而引起基金重仓股的股价快速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促使一些大盘股的股性发生转变,提高投资者投资国企大盘股的积极性。目前,中国成份指数样本股中,大盘绩优股的国企股占较大权重。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参与这类股票交易的积极性,从而间接促进国企大盘股发行上市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由于缺乏风险回避机制,许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借助内幕消息进行短线投机以达到获利的目的,造成股市异常波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能够大量聚集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市的透明度;如果股市价格与股指期货市场间价差增大,将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可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通过集合竞价可产生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不同到期月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同时,国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并有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可使股票市场更充分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四、有利于促进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增加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现在发达国家与许多新兴市场化国家都已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形成完整的股票衍生产品体系。在证券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不引进现代金融工具,中国证券市场在功能与体系方面都将是不健全的,不但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股市的市场化定价权也将会旁落。在政策利好效力不断下降,国内监管层逐渐丧失股票行政定价能力的同时,如果再让海外市场抢先拿到国内股市的市场化定价权,丧失对股市风险管理工具的监管,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被国际大投机家所利用,威胁到我国股市安全。——历史上,日本和中国台湾股市正是因失去自主定价权而经历了相当长的被动局面。此外,中国不开自己的股指期货,自然会有其它国家开,如2004年10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了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对象主要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型国企指数期货合约。紧接着,新加坡交易所也宣布将推出中国指数期货。如让国外市场抢占制高点,这样发展下去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