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性的教师学术生态。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营造良性教师学术生态,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营造既体现充分的学术自由,也具有浓郁的竞争氛围。
一、以严格的聘任与晋升机制为基础的教师学术生态
从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各种制度,致力于创建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教师学术生态,使教师在一种既有学术自由,又具有竞争特点的环境中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创造力。
通过建立严格学术准入制度,保证招聘最优秀的教师到所设定的职位。研究型大学一般都将博士学位作为从事教师职业生涯的准入标准。1994年,美国排行前25名的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加州理工学院、布朗大学、莱斯大学、西北大学100%;96%以上的有20所,最低的康乃尔大学也达91%。为了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研究型大学通常都面向国外招聘教师,云集大量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学者。据统计,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外籍教师人数均已超过2000人。而在教师招聘中,都具有严格的招聘程序。首先由系决定所要招聘的职位和人选特点,得到院长和校长批准后,成立一个由5~10名校、院、系教师代表构成的聘请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向其他院校教师和全国有关专业协会发出征求推荐信,同时在全国专业性报刊或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刊登招聘广告。委员会要从数十名、上百名的申请人中选择出前6~12名,然后通过电话会谈等方式对推荐人深入调查后,选出3~5名候选人到校面试。最后,委员会根据招聘标准和系里需要投票选出最佳人选。整个过程中,不仅在委员会内部具有充分的民主,所有教师和学生也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在招聘副教授以上职位的高级教师时,学校还要征求校外同行的意见,尤其是国外著名学者对应聘人学术水平的评价意见,结合委员会的评价结果做出决定,最后呈校长或董事会批准。在教师聘任中,一般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在本校毕业的博士生中招聘人员。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在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或从年限上论资排辈压抑新教师的现象,但对于那些在学术上有突出才华和成就的博士生例外。
在美国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中,普遍采用终身教授制度。2003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美国584所有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中,94%的高校实行了终身教授制度。通过严格的评审标准和程序审评教师,同时,通过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和工作保证,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有助于形成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教师学术生态。
二、以跨学科研究中心为制度创新的教师学术生态
传统上,大学教师都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从事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学科是教师学术生涯的根本所系。跨学科研究中心是当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制度创新,是属于不同学科的、具有生态差异性的教师得以共生的平台。在跨学科研究中心,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组成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团队,共同的问题是团队共生的媒介。在这样的团队中,形成一种在差异中共生共荣的氛围,并成为科学突破和重要发现的策源地。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汇集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等多学科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研究。该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术调查研究中心,具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跨学科研究中心从以下方面保证良性的教师学术生态,促使教师在差异中共生,并实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转变,实现科学创新。
机构保证。跨学科研究中心是由来自多个学院、系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来自大学以外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独立设置的常规学术机构,直接向常务副校长办公室汇报,负责人一般为常务副校长或负责研究的副校长,存在于有组织的学院或系之外,有利于整合大学内部、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资源,进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攻关。例如,加州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心(统称为ORU),可以在一个分校中也可以分布在加州大学不同校园中。机构的建立和解散由加州大学校长负责,并要征求各分校校长和学术评议会的同意,接受定期评估。OBU的主要学术负责人是一名具有终身教授职位的教师,其他事务可由校长特别授权。大学制定规范此类机构建立、资助、运作和评估的规则。跨学科研究中心在其各自设定的研究领域内打破学院、系和学科界限,采用研究团队自组、研究项目自选、学者牵头的方式开展研究,并有技术平台作支撑。如哈佛大学的全球环境评估研究中心是由50多名高级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科学领域的学生组成的研究和培训中心。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机构特点,为形成一种宽松有序的学术环境提供了保证。
制度保证。跨学科研究中心一般直接向主管研究的副校长汇报,不挂靠到某一学院或系,摆脱了传统的学院和系僵化的管理体制。中心通过发放奖金和提供实践机会等多样化激励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通过颁发开拓创新奖、初级科研补助、合作研究奖和研讨奖等作为激励。跨学科研究中心还对教师的评价和晋升制度进行改革,在教师评价中考虑是否从事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工作、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议题是否是在其母学科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是否拓展了其研究领域和寻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教师在各自的研究工作中能否涵纳来自其他学科的学生和学者、是否参与了新的亚研究领域的建设、是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是否参与了多学科咨询和评审委员会以及跨学科研究工作是否得到广泛认可等方面。
资金保证。跨学科研究中心一般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保证,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支持。如,斯坦福大学的卡弗里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所(KIPAC)由大学、美国能源部以及弗莱德·卡弗里和卡弗里基金会提供资助。哈佛大学肯尼迪ZF学院的“全球环境评估项目”研究中心,主要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提供资助,此外,国家海洋和大气全球项目管理办公室、能源部、国家航空航天局等部门也进行资助。同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运输研究所获得来自基金会、联邦ZF和州ZF、汽车制造商的资助,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由对运输各个方面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大规模共同体。研究所有200多名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100多名研究生,从运输方面的技术进步,到运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囊括了多方面的研究内容。每年研究所得到2,0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在大学所有的研究机构和系中,属于资金最为充足的机构之一。
三、以教学与科研并重为导向的教师学术生态
如何平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是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两难问题。1986年由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学院:美国大学生的就读经验》和1990年发表的《学术水平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以及1998年由其下属机构博耶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等报告,都对研究型大学教学工作以及如何平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产生过重要影响。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共生共荣的,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教师通过科研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科研对教学具有反哺作用。教学能够激发教师的学术激情,促使教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永葆学术青春。研究型大学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环境,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促进大学质量的提高。
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加州大学自1986年起,就成立了大学低年级教学工作组,通过教师大会讨论关于本科生教学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针。1992年,由200名教师、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参加的教师大会,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制定了加强本科生教学的具体战略:强调一年级新生的教学,注重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学术生活;强调优秀的教学源自优秀的研究,增加从事大学低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鼓励专业学院的教师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加强不同系之间合作以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机会;强调在系层次采取促进优秀教学的措施,如在系里设置“杰出教学校长教席”等。加州大学在本科生教学中一直遵循这一方针,目前具体采取的步骤是:(1)重新修订教师奖励机制,提高对优秀本科生教学业绩的认可度。如,在长时间段内奖励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短时间段内奖励教师教学工作。(2)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评估。包括教师自我评价、集体讨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对学生评价进行分析等方面。加州大学各分校每年都由教师教学委员会评定授予明星教师杰出教学奖,由教学委员会制定严格的评定标准,具有高度的竞争性。200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四名教师获得杰出教学奖。自1959年以来,伯克利分校仅有227名教师获奖。每个年度还有针对系的本科教学计划奖、授予导师的杰出指导奖等奖项。此外,加州大学通过实施“教学提高计划”(IIP),每年度拨款300亿美元,由各分校实施改进教学的计划。通过建立认可和奖励教师教学的长效机制,加州大学为教师营造了一种重视教学的学术氛围。200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显示,83%的一年级新生和87%的即将毕业的老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表示满意。
改革教师评价和晋升机制。为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1991年,加州大学根据“教师奖励制度工作组报告”,对教师评价和晋升制度进行改革。内容包括:扩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范围,将对研究进行同行评议的方法应用于对教师教学评价。同时,明确规定如果教师教学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或者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决不能被授予终身教授职位。2008年,规定在教授评定中,强调教学、科研和创造性工作、职业能力和活动、大学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并将教学放在首位。增加教授晋升评审中教学工作的权重,明确规定教学工作量,鼓励教授参与本科教学。
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各研究型大学都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供沃土。通过实施专门的青年教师教学提高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实施“本科生教学提高资助项目”,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本科生教学创新。同时,还对年轻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如何开展科研工作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高教所 耿益群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期